[發明專利]一種防藍光防眩光鍍膜樹脂鏡片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193340.0 | 申請日: | 2017-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282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1 |
| 發明(設計)人: | 儲林興;黃健;蘇凡神;金松日;王傳寶;嚴清波;黃景潤;黃添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康耐特光學有限公司;上海康耐特光學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14 | 分類號: | G02B1/14;G02B1/115;G02C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大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尹慧晶 |
| 地址: | 226236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藍光防 眩光 鍍膜 樹脂 鏡片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防藍光防眩光鍍膜樹脂鏡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鏡片基體(1),鏡片基體(1)的兩面均設有加硬層(2),加硬層(2)的表面設有防藍光防眩光膜層(3);所述鏡片基體(1)為聚碳酸酯基片或丙烯酸酯類聚合物基片;所述防藍光防眩光膜層(3)厚度為437-723nm,所述防藍光防眩光膜層(3)為十五層,從內向外依次為第一層二氧化硅層(4),厚度為11-66 nm;第二層二氧化鈦層(5),厚度為10-44 nm;第三層二氧化硅層(6),厚度為70-110 nm;第四層二氧化鋯層(7),厚度為50-66 nm;第五層二氧化硅層(8),厚度為55-68 nm;第六層二氧化鈦層(9),厚度為50-56 nm;第七層二氧化硅層(10),厚度為20-40 nm;第八層二氧化鈦層(11),厚度為37-46 nm;第九層二氧化硅層(12),厚度為1-6 nm;第十層二氧化鈦層(13),厚度為10-16 nm;第十一層二氧化硅層(14),厚度為89-110 nm;第十二層二氧化鋯層(15),厚度為12-44 nm;第十三層氧化銦錫層(16),厚度為4-6 nm;第十四層二氧化硅層(17),厚度為8-25 nm;第十五層防水層(18),厚度為10-20 n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藍光防眩光鍍膜樹脂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硬層(2)為有機硅加硬層或納米氧化硅加硬層,其厚度為1.5-4μm。
3.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藍光防眩光鍍膜樹脂鏡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鏡片基體(1)的兩面浸涂加硬層(2)后,再在加硬層(2)的表面真空鍍防藍光防眩光膜層(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藍光防眩光鍍膜樹脂鏡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涂加硬層(2)具體包括以下步驟:將鏡片基體(1)在加硬液中進行浸涂處理,然后在110~130℃的條件下固化處理2.5~3.5h,所述加硬液為有機硅或納米氧化硅與甲醇按照質量比為1:9混合制得的溶液。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藍光防眩光鍍膜樹脂鏡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鍍防藍光防眩光膜層(3)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將帶有加硬層(2)的鏡片放入真空蒸發鍍膜室,利用磁場偏轉電子束依次蒸發物料在加硬層(2)上鍍膜;鍍膜室溫度設定在50-60℃,真空抽至3.5×10-5Pa,設定各層燒藥蒸發速率,第一層二氧化硅層(4)10 nm/s,第二層二氧化鈦層(5)2 nm/s,第三層二氧化硅層(6)10nm/s,第四層二氧化鋯層(7)8 nm/s,第五層二氧化硅層(8)10 nm/s,第六層二氧化鈦層(9)2 nm/s,第七層二氧化硅層(10)10 nm/s,第八層二氧化鈦層(11)2 nm/s,第九層二氧化硅層(12)2 nm/s,第十層二氧化鈦層(13)2 nm/s,第十一層二氧化硅層(14)10 nm/s,第十二層二氧化鋯層(15)8 nm/s,第十三層氧化銦錫層(16)1.5 nm/s,第十四層二氧化硅層(17)10 nm/s,第十五層防水層(18)2 nm/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康耐特光學有限公司;上海康耐特光學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康耐特光學有限公司;上海康耐特光學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9334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