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91685.2 | 申請日: | 2017-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439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鋒;李沙;江威;況強華;安峰博;裴銳銳;曾春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依瓦塔光學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7/02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凱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44327 | 代理人: | 楊連華,陳玉瓊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中山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供雙 攝像 模組 檢測 中繼 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用于鏡頭檢測的中繼鏡儀器,尤其涉及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
【背景技術】
中繼鏡是一種用相對短的模擬距離可以拍攝出需要的不同測試距離狀態下的畫面,來對高像素攝像頭的成像質量進行評測,有效的減小了測試空間范圍,但是現有的中繼鏡鏡頭絕多數為將測試鏡頭的中心對準中繼鏡的中心來進行拍攝成像檢測,使得每次只能檢測一個攝像模組,而且其要求位置準確度高,每次更換檢測鏡頭后都需要調正,造成效率低下,而且現有的中繼鏡鏡頭的模擬范圍至少大于200mm,其不便于測試鏡頭的近焦。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采用中繼鏡檢測的效率低下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了結構較為簡單的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
本申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包括鏡筒,所述鏡筒上設有貫穿其兩側的安裝腔,所述鏡筒的左側為與待測試鏡頭相對的測試端,所述鏡筒的右側為與測試圖卡相對的成像端,所述安裝腔內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同軸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相互接觸,所述第三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間隔設置,所述第四透鏡與所述第三透鏡間隔設置,所述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相互接觸,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組成的光學系統可使測試端處的待測試鏡頭中心偏離該光學系統的光軸一定范圍內仍然能通過該光學系統拍攝到成像端的測試圖卡。
如上所述的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偏離該光學系統光軸的范圍為以光軸為中心半徑為15mm的圓形范圍內,且該光學系統的焦距范圍為330mm至380mm。
如上所述的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所述第一透鏡物面側為凸面,像面側為凸面,其光焦度為正;
所述第二透鏡物面側為凹面,像面側為凸面,其光焦度為負;
所述第三透鏡物面側為凹面,像面側為凹面,其光焦度為負;
所述第四透鏡物面側為凸面,像面側為凸面,其光焦度為正;
所述第五透鏡物面側為凹面,像面側為平面,其光焦度為負。
如上所述的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還滿足如下條件:
1.60<Nd1<1.80;33<Vd1<40;
1.60<Nd2<1.80;35<Vd2<50;
1.55<Nd3<1.95;22<Vd3<35;
1.60<Nd4<1.65;45<Vd4<70;
1.35<Nd5<1.55;54<Vd5<75;
其中,Nd1為第一透鏡的折射率,Vd1為第一透鏡的色散系數;Nd2為第二透鏡的折射率,Vd2為第二透鏡的色散系數;Nd3為第三透鏡的折射率,Vd3為第三透鏡的色散系數;Nd4為第四透鏡的折射率,Vd4為第四透鏡的色散系數;Nd5為第五透鏡的折射率,Vd5為第五透鏡的色散系數。
如上所述的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所述安裝腔的右端為安裝口,所述安裝口處設有用于將所述第四透鏡鎖緊在安裝腔內且可拆卸的鎖壓圈。
如上所述的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所述安裝口的內側壁上設有內螺紋,所述鎖壓圈的外周上設有與所述內螺紋配合的螺紋連接部,且所述鎖壓圈的中部設有與所述安裝腔連通的通孔,且該通孔的孔徑小于所述第四透鏡的直徑。
如上所述的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所述安裝腔為從右至左孔徑呈階梯狀減少的通孔,所述第一透鏡卡在左端孔肩上,所述第二透鏡的左側與所述第一透鏡的右側相接,第二透鏡的右側與所述第三透鏡之間設有第一隔圈,所述第三透鏡的右端與所述第四透鏡之間設有第二隔圈。
如上所述的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所述第二透鏡的右端面的外側上開設有環形的安裝平臺,所述第一隔圈卡設在所述安裝平臺上。
如上所述的可供雙攝像模組檢測用的中繼鏡鏡頭,所述第二隔圈的長度長于所述第一隔圈的長度,且所述第二隔圈的內孔為從左至右孔徑逐漸正大的喇叭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依瓦塔光學有限公司,未經中山依瓦塔光學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9168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制備含有鉬和鉍的混合氧化物催化劑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新型觸控式電子蠟燭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