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海洋風電規劃用海洋水文觀測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191423.6 | 申請日: | 2017-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177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艷;劉玉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華英 |
| 主分類號: | G01C13/00 | 分類號: | G01C13/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高新區永創智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64 | 代理人: | 李鑫 |
| 地址: | 315171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洋 規劃 水文 觀測 | ||
海洋風電規劃用海洋水文觀測儀,包括浮臺,浮臺的頂面固定安裝線輪,線輪的外周固定連接纜繩的一端,纜繩的另一端固定安裝重錘,每個采樣裝置的頂面和底面分別開設通孔,每個采樣裝置上兩個通孔的內壁分別固定連接同一個套筒的外周,每個套筒的內壁兩側分別開設凹槽,每個凹槽內第二連桿的另一端分別鉸接連接同一個卡塊的一側,每個采樣裝置的頂面開設進水口,每個采樣裝置內活動安裝錐形塞每個采樣裝置的底面固定安裝氣囊,氣囊內分別固定安裝氣泵。本發明能夠實現各海水層深度的精確取樣,從而保證水文觀測結果的全面性與準確性,推進海上風電場工程建設,海水能夠快速進入采樣裝置,提高本發明的采樣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文觀測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海洋風電規劃用海洋水文觀測儀。
背景技術
重視并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加速推進海上風電建設,不僅可以帶動海洋經濟和裝備制造發展,更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滿足能源可持續供應,促進節能減排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評價工作還未系統開展,海洋水文測量、海底地質勘察工作也較薄弱,且這些工作條件艱苦、周期長,影響了海上風電場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海洋水文觀測的傳統方法是船舶逐個到達觀測點,依次扔下海流和水深觀測設備,并在船上觀測,待觀測時間滿足要求后,測量效率低,逐個撈回設備,不僅費時費力,測量時間不能保證同時進行,觀測數據需合并整理,非常繁瑣,且無法滿足不同海水深度的測量,導致測量結果可能會出現偏差,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海洋風電規劃用海洋水文觀測儀,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海洋風電規劃用海洋水文觀測儀,包括浮臺,浮臺的頂面固定安裝線輪,線輪帶有動力裝置,動力裝置為電機,線輪的外周固定連接纜繩的一端,纜繩的另一端固定安裝重錘,浮臺的頂面開設柱形孔,柱形孔的頂面和底面均與外界相通,纜繩和重錘均能夠從柱形孔內穿過,纜繩上活動安裝數個采樣裝置,采樣裝置均為內部中空結構,且采樣裝置能夠從柱形孔內穿過,每個采樣裝置的頂面和底面分別開設通孔,每個采樣裝置上兩個通孔的內壁分別固定連接同一個套筒的外周,每個套筒的頂面和底面均與外界相通,纜繩依次從套筒內穿過,采樣裝置能夠分別沿纜繩滑動,每個套筒的內壁兩側分別開設凹槽,每個凹槽的外側上部和下部分別鉸接連接第一連桿的一端,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分別鉸接連接第二連桿的一端,每個凹槽內第二連桿的另一端分別鉸接連接同一個卡塊的一側,卡塊能夠分別位于對應的凹槽內,且卡塊的內側能夠分別同時與纜繩的外周接觸配合,每個凹槽的頂面和底面分別固定連接第一油缸的一端,第一油缸的另一端分別鉸接連接對應的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的鉸接點,每個采樣裝置的頂面開設進水口,進水口分別與對應的采樣裝置內部相通,每個采樣裝置內活動安裝錐形塞,錐形塞的中心線分別與對應的進水口的中心線共線,錐形塞的外周能夠分別與對應的進水口的內壁緊密接觸配合,每個錐形塞的底面固定連接豎桿的頂面,豎桿的一側分別固定連接橫桿的一端,每個采樣裝置的內壁頂面固定連接第二油缸的一端,第二油缸的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對應的橫桿的頂面,每個采樣裝置的底面固定安裝氣囊,氣囊內分別固定安裝氣泵,氣泵的進氣口分別與對應的采樣裝置內部相通,每個氣泵的進氣口內固定安裝PTFE膜。
如上所述的海洋風電規劃用海洋水文觀測儀,所述的重錘的下部為錐形結構。
如上所述的海洋風電規劃用海洋水文觀測儀,所述的采樣裝置的下部為錐形結構。
如上所述的海洋風電規劃用海洋水文觀測儀,所述的卡塊的內側均為弧形結構。
如上所述的海洋風電規劃用海洋水文觀測儀,所述的采樣裝置的內壁一側分別開設導向槽,橫桿的另一端分別位于對應的導向槽內且能沿之滑動。
如上所述的海洋風電規劃用海洋水文觀測儀,所述的采樣裝置的內壁頂面分別固定連接隔板的頂面,隔板分別位于對應的進水口和第一油缸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華英,未經劉華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9142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