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蓄電池隔板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86951.2 | 申請日: | 2017-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805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 發明(設計)人: | 周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鵬輝微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9/00 | 分類號: | C08L69/00;C08L25/12;C08L83/04;C08L23/08;C08K13/02;C08K5/134;C08K5/526;C08K5/20;C08K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46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電池 隔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蓄電池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蓄電池隔板。
背景技術
鉛酸蓄電池應用廣泛,在世界范圍內產值產量都居各類化學電源首位,其中的代表電池是閥控式鉛酸蓄電池。這種鉛酸蓄電池依靠兩種不同的方式固定電解液,一種是AGM技術,即通過AGM隔板固定電解液,現今國內大部分鉛酸蓄電池都用此種技術,但它有隔板孔徑太大、耐壓性能不好、易導致酸分層等缺點。
同時,現有的蓄電池隔板普遍存在熱穩定性低、阻燃性能低、韌性不好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蓄電池隔板,熱穩定性高、阻燃性能高且韌性好,使用壽命長。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蓄電池隔板,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聚碳酸酯40~60份;含硅聚碳酸酯樹脂10~3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15~25份;無機納米粒子1~10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劑0.5~2份;耐熱劑5~10份;阻燃協效劑0.2~0.6份;氮系阻燃劑0.5~2.5份;增韌劑5~10份;抗氧劑0.1~1份;潤滑劑0.1~1份。
優選的,所述的聚碳酸酯為光氣法芳香族聚碳酸酯,所述的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為20000~35000。
優選的,所述的含硅聚碳酸酯的硅含量在6~10%,所述含硅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為25000~40000。
優選的,所述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為130000~150000,所述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包括22~29%的丙烯腈和71~78%的苯乙烯。
優選的,所述的增韌劑為甲基丙烯酸甲酯硅橡膠共聚物、丙烯酸類增韌劑、丙烯酸-硅橡膠類增韌劑、乙烯-丙烯酸甲酯、乙烯-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種。
優選的,所述的抗氧劑為抗氧劑1076、抗氧劑168中的一種。
優選的,所述的潤滑劑為乙撐雙硬酯酰胺。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采用一定比例的聚碳酸酯、含硅聚碳酸酯樹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通過合適的增韌劑,誘導剪切帶產生,使基底和分散相共同吸收能量,提高韌性,且使材料在長期熱存放后能很好的保持韌性;通過阻燃協效劑、氮系阻燃劑的添加了,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由于無機納米粒子的存在,使得材料擁有較低模具收縮率的同時,保持了較高的韌性;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劑的使用,在制件注塑成型的過程中即可完全遷移到表面形成一種保護膜,這層保護膜和水不相容且具有較強的耐酸堿的性能,提高了隔板的使用壽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以下實施例中聚碳酸酯為光氣法芳香族聚碳酸酯,所述的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為20000~35000;含硅聚碳酸酯的硅含量在6~10%,所述含硅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為25000~40000。;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為130000~150000,所述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包括22~29%的丙烯腈和71~78%的苯乙烯。
實施例:
S1、稱取:聚碳酸酯40~60份;含硅聚碳酸酯樹脂10~3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15~25份;無機納米粒子1~10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劑0.5~2份;耐熱劑5~10份;阻燃協效劑0.2~0.6份;氮系阻燃劑0.5~2.5份;增韌劑5~10份;抗氧劑0.1~1份;潤滑劑0.1~1份聚碳酸酯40~60份;含硅聚碳酸酯樹脂10~3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15~25份;無機納米粒子1~10份;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劑0.5~2份;耐熱劑5~10份;阻燃協效劑0.2~0.6份;氮系阻燃劑0.5~2.5份;增韌劑5~10份;抗氧劑0.1~1份;潤滑劑0.1~1份;
S2、將S1步驟中稱取的原材料加入混合攪拌機中進行混合;
S3、將S2步驟中所得混合物通過雙螺桿擠出機共混造粒,螺桿擠出機轉速為600~900rpm,壓力為2~3MPa,經過熔融擠出,造粒即得到產品。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鵬輝微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寧波鵬輝微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869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PC、ABS共混改性配方
- 下一篇:一種汽車用共混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