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厭氧反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183885.3 | 申請日: | 2017-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588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9 |
| 發明(設計)人: | 管錫珺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青島高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白瑩;于正河 |
| 地址: | 266034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反應器 | ||
1.一種厭氧反應器,主體結構包括罐體、進水管、進水泵、止回閥、排泥橫管、閥門、出水管、排水管、定位水封、定壓水封、出氣管、氣管、底支撐、擴散泵、吸水管、軸承、電機、頂支撐、液位、氣室和反應區;內空式圓柱形結構的罐體的底部外側設置有管狀結構的進水管,進水管上遠離罐體的一端設置有臥式結構的進水泵,進水管上靠近罐體的一端設置有止回閥,罐體的中下部外側均勻間隔式設置有4-6段管狀結構的排泥橫管,排泥橫管的端部設置有閥門,罐體的上部外側設置有管狀結構的出水管,出水管與管狀結構的排水管通過矩形結構的定位水封連通,罐體的頂部外側設置有矩形結構的定壓水封,管狀結構的出氣管由定壓水封的內部上空伸出,管狀結構的氣管由罐體的內部上空伸出后伸入定壓水封的內部底端水位下,罐體的內部底端設置有支架式結構的底支撐,底支撐的頂端與閉式葉輪結構的擴散泵連接,擴散泵的頂部與管狀結構的吸水管連接,底支撐的頂端與圓柱形結構的軸承連接,軸承從下至上依次穿過擴散泵和吸水管與電機機械傳動式連接,電機的底部與圓形支架式結構的頂支撐的中心連接,頂支撐的端部與罐體固定連接,頂支撐在液位之上,液位之上的空間為氣室,液位與罐體的底部之間的空間為反應區;所述罐體為氣密式結構;進水泵為電動泵;止回閥用以防止進水泵停泵后罐體中的水回流入進水管中;出水管的水平位置比排水管的水平位置低;定位水封與定壓水封協調配合,定位水封控制的出水是浮渣層與污泥層之間的澄清水,定壓水封控制的出氣是氣室中的氣體;擴散泵、吸水管、軸承和電機組成循環攪拌單元,循環攪拌單元通過底支撐和頂支撐設置在罐體的內部,底支撐是固定設置在罐體的底部的軸承結構,循環攪拌單元與罐體之間的固定連接能夠通過支架、吊架和托架實現;電機為變頻電機、低速電機或是電機匹配變速箱;頂支撐為工字鋼或L型鋼;使用時,首先,開啟進水泵,進水管間歇式向罐體輸水,罐體的內部進水后,循環攪拌單元開始工作,電機通過軸承帶動擴散泵運行,吸水管產生抽吸力抽吸液位的水、浮渣和氣室中的氣體,然后,擴散泵把吸水管抽吸的水、浮渣和氣體重新在罐體內分布回流,分散到反應區的底部進行均化水質,浮渣得以消除,被抽吸的氣體在升騰過程中受擴散氣泡的核心作用形成氣動力沖擊顆粒污泥內部的微氣泡擴散并與之結合后由液位逸出至氣室,通過定壓水封、出氣管和氣管排出罐體;在水力梯度和氣動力作用下強化傳質,提高了罐體的容積效率,避免局部酸化和提高容積利用率,有利于提高三階段四菌群的生化反應和顆粒污泥活性;一個反應周期排水前,循環攪拌單元停止工作,罐體相當于一個豎流式沉淀池,靜置15分鐘后,泥水中的氣體已經充分脫離到氣室中,脫氣污泥沉淀后返回到反應區,再次開啟進水泵,進水頂托上部除氣脫泥的水在水壓作用下通過出水管和定位水封,從排水管排出,定位水封能阻止液位的浮渣進入排水管,反應區的污泥量過多時,通過排泥橫管和閥門排出罐體,再次進水停止后,反應區進入下一個反應循環周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理工大學,未經青島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8388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茶葉炒青裝置及炒青方法
- 下一篇:一種循環腫瘤細胞分離裝置及其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