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關于廢舊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吸水率的快速評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83857.1 | 申請日: | 2017-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521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徐世法;索智;段文志;郭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5/04 | 分類號: | G01N5/04;C04B18/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馳納智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陳常美 |
| 地址: | 10004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水率 砂漿 粉煤灰穩定碎石 基層材料 快速評價 新集料 石灰 基層材料表面 膠結料用量 廢舊建筑 試驗規程 水泥砂漿 土建工程 性能評價 再生骨料 分界 粗集料 大影響 二灰 骨料 集料 篩孔 破碎 再生 試驗 交通 研究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關于廢舊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吸水率的快速評價方法屬于交通土建工程領域,本方法主要評價再生二灰舊粗集料的吸水率,以2.36mm為粗細料的分界篩孔。針對廢舊基層材料的性能評價研究不多,主要是參照新集料的試驗方法進行評價。對于廢舊建筑材料,由于其中的水泥砂漿強度較高,破碎成骨料后參照新集料的試驗規程評價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廢舊基層材料中的膠結料用量有限,砂漿主要是裹附在集料表面。裹附的砂漿對再生骨料的吸水率有很大影響,因此對廢舊基層材料表面裹附的砂漿含量進行評價。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交通土建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關于廢舊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吸水率的快速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廢舊基層材料的性能評價研究不多,主要是參照新集料的試驗方法進行評價。對于廢舊建筑材料,由于其中的水泥砂漿強度較高,破碎成骨料后參照新集料的試驗規程評價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廢舊基層材料中的膠結料用量有限,砂漿主要是裹附在集料表面。裹附的砂漿對再生骨料的吸水率有很大影響,進而對再生基層材料的性能也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廢舊基層材料表面裹附的砂漿含量進行評價。
于新通過擊實試驗確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缺陷,然后提出了考慮集料吸水率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理論計算公式。根據理論計算原理,對杭長高速的2個路面合同段水泥穩定碎石基層,進行了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理論計算,結果表明集料的吸水率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有重要的影響。
郭遠新通過采用物理強化、化學強化和復合強化工藝對再生粗集料進行強化處理,并對比國內外研究數據重點分析了不同強化工藝對再生粗集料吸水率的影響。研究表明,強化工藝的選擇對再生粗集料的吸水率有著很大的影響。
楊瑞華研究了集料吸水率對瀝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影響,通過采用正交試驗方法分析集料吸水率、纖維用量、水泥摻量及成型溫度這4個因素對瀝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影響程度。試驗結果表明:在4個因素中,纖維用量對瀝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影響最大,而集料吸水率的影響有所減弱。
發明內容
目前對于廢舊基層材料的性能評價研究不多,主要是參照新集料的試驗方法進行評價。對于廢舊建筑材料,由于其中的水泥砂漿強度較高,破碎成骨料后參照新集料的試驗規程評價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廢舊基層材料中的膠結料用量有限,砂漿主要是裹附在集料表面。裹附的砂漿對再生骨料的吸水率有很大影響,進而對再生基層材料的性能也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廢舊基層材料表面裹附的砂漿含量進行評價。
為了評價水穩碎石舊料和二灰碎石舊料表面裹附的砂漿含量,計算了2.36mm以上不同粒徑粗集料的表干吸水率:表干吸水率=(表干重-干重)/干重。在表干吸水率的基礎上用水穩舊料和二灰舊料的表干吸水率減去相同粒徑的新集料的吸水率,得到表面裹附砂漿部分的吸水率。由于不同粒徑的水穩或二灰舊料表面裹附的砂漿是相同的,砂漿吸水率的大小可以間接表現不同粒徑舊料表面裹附的砂漿多少。按照先后順序包括以下步驟:
將銑刨的二灰舊料過篩,粗細集料分界篩孔為2.36mm,將舊料分為2.36mm-4.75mm、4.75mm-9.5mm、9.5mm-13.2mm、13.2-19mm、19mm-26.5mm及以上若干檔集料;
取試樣置于盛水的容器中,使水面高于試樣表面5mm左右,24h后從水中取出試樣,并用擰干的濕毛巾將顆粒表面的水分輕輕試干,放在淺盤中稱重。
將飽和面干試樣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取出,放入帶蓋的容器中冷卻1h以上,稱量烘干質量;
粗集料的表干吸水率:
在表干吸水率的基礎上用二灰舊料的表干吸水率減去相同粒徑的新集料的吸水率,得到表面裹附砂漿部分的吸水率。
附圖說明
圖1為表干密度隨粒徑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建筑大學,未經北京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8385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