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鹽堿地微生物土壤修復劑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83802.0 | 申請日: | 2017-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926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勝景旅游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K17/40 | 分類號: | C09K17/40;C09K17/16;C09K10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濤 |
| 地址: | 261108 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區***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生物土壤修復劑 發酵 鹽堿地 制備 復合生物菌 復合菌粉 脫硫石膏 改良劑 有機肥 攪勻 菌種 培養液 脫硫石膏粉 二級發酵 固體基質 混合菌劑 搖床培養 載體吸附 自然發酵 作物生長 培養基 培養箱 修復劑 重量比 吸附 接種 施用 并用 土壤 成熟 | ||
本發明涉及修復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鹽堿地微生物土壤修復劑。包括:脫硫石膏復合菌粉制備;有機肥制備;復合生物菌改良劑制備;并將三者按重量比45~60:15~40:15~25混合并攪勻;發酵并干燥得微生物土壤修復劑;借此,本發明通過將多種菌種分別擴接至培養基上,在培養箱中培養成熟;然后接種于培養液中進行搖床培養;之后再在發酵罐中進行二級發酵;最終將發酵得到的菌種經載體吸附得到混合菌劑;然后加入脫硫石膏粉,發酵并用固體基質吸附后得脫硫石膏復合菌粉。之后再加入有機肥及復合生物菌改良劑混合并攪勻;自然發酵并干燥后得鹽堿地微生物土壤修復劑;施用后可以極大的改善土壤及作物生長指標,提高作物產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修復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鹽堿地微生物土壤修復劑。
背景技術
我國鹽堿土面積大,類型復雜,由于土壤內大量鹽分的積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狀的惡化:結構粘滯,通氣性差,容重高,土溫上升慢,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性差,差分釋放慢,滲透系數低,毛細作用強,更導致表層土壤鹽漬化的加劇。
目前,用于治理鹽堿地主要措施之一的化學方法是采用對土壤施加改良劑的方法。現有的土壤改良劑種類較多,主要分為固體和液體兩大類。其中液體土壤改良劑的生產過程相對復雜,成本高,使用起來也較為麻煩,并且后效短。無機固體土壤改良劑的成分較為單一、效果差,而且大多用于改良堿性土壤,而對以含鹽為主的鹽漬土改良、修復效果差。
綜上可知,現有技術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存在不便與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進。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鹽堿地微生物土壤修復劑,通過將多種菌種分別擴接至培養基上,在培養箱中培養成熟;然后接種于培養液中進行搖床培養;之后再在發酵罐中進行二級發酵;最終將發酵得到的菌種經載體吸附得到混合菌劑;然后加入脫硫石膏粉,發酵并用固體基質吸附后得脫硫石膏復合菌粉。之后再加入有機肥及復合生物菌改良劑混合并攪勻;自然發酵并干燥后得鹽堿地微生物土壤修復劑;該修復劑施用后可以極大的改善土壤及作物生長指標,提高作物產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鹽堿地微生物土壤修復劑,包括:
A:脫硫石膏復合菌粉制備
a.將菌種擴接至新鮮的試管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養基上;于30℃培養箱中4天培養成熟,得菌種發酵液;
采用所述a步驟分別制備氧化硫硫桿菌、枯草芽孢桿菌、膠凍樣芽胞桿菌、細黃鏈霉菌、黑曲霉菌、棘孢木霉菌以及地衣芽孢桿菌的菌液并將它們按照體積比4:1:1:1:1:1:1的比例混合得混合菌液;
b.將脫硫石膏粉碎成45-55mm的小塊,磨碎后過200目篩,然后50HZ超聲波處理35分鐘,得脫硫石膏粉;
c.在所述脫硫石膏粉中加入重量比5-7%的所述混合菌液,然后加水調制含水量23-27%;在30-35℃且每18小時攪拌一次的條件下發酵20-23天,得脫硫石膏復合菌液;
d.當c步驟所述復合菌液中的菌數≥20億/ml時,將復合菌液接種到固體發酵基質中,發酵5天并低溫烘干粉碎得脫硫石膏復合菌粉;接種量為體積比5-7%;
B:有機肥制備
將豬糞、牛糞、風化煤以及草炭按重量比5:3:2:2混合,得混合糞;將作物秸稈粉碎成4-6厘米段,再與混合糞以3:7比例混勻并建堆;加入發酵劑并加水至50%發酵;待堆內溫度升至60℃進行翻堆,直至溫度不再上升;然后干燥粉碎得有機肥;
所述作物秸稈包括:棉花秸稈、小麥秸稈、玉米秸稈、高粱秸稈、大豆秸稈、花生秸稈或水稻秸稈;
C:復合生物菌改良劑制備
a.將菌種擴接至新鮮的試管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養基上;于35-40℃培養箱中4-6天培養成熟,得菌種發酵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勝景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勝景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838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