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OLED材料的雙面撕膜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183731.4 | 申請日: | 2017-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857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開中;王永平;趙志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藝力鼎豐智能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B69/00 | 分類號: | B65B69/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知途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99 | 代理人: | 張錦波 |
| 地址: | 2151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oled 材料 雙面 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OLED材料的雙面撕膜方法,具體是:首先將雙面貼有保護膜的OLED材料逐一放置到水平傳輸裝置上,再通過水平傳輸裝置將雙面貼有保護膜的OLED材料輸送至相互平行地沿著高度方向由上到下依次排列的第二膠輥和第三膠輥處,通過滾動方向相反的第二膠輥和第三膠輥的滾動可直接完整、穩(wěn)定地將穿入其間隙內的OLED材料兩面的保護膜粘起撕去,最后將被撕掉雙面保護膜的有機發(fā)光材料層疊放置在一起。本發(fā)明的雙面撕膜方法的撕膜效率高,不僅能有效撕掉OLED材料兩面的保護膜,還能避免將OLED材料折彎、磨損。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OLED材料的雙面撕膜方法,屬于OLED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OLED材料的正反兩面貼有保護膜,在使用前需要先將其兩面的保護膜撕掉,而行業(yè)內通常是利用簡易的吸嘴撕掉OLED材料兩面的保護膜,雖然在原理上能把保護膜撕掉,但由于適應性不強,撕膜動作容易將OLED材料折彎、磨損,撕膜成功率較低,撕膜后需人工檢查,耗時耗力。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解決現(xiàn)有撕膜方法容易將OLED材料折彎、磨損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OLED材料的雙面撕膜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OLED材料的雙面撕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雙面貼有保護膜的OLED材料逐一放置到水平傳輸裝置上;
將雙面貼有保護膜的OLED材料輸送至相互平行地沿著高度方向由上到下依次排列的第二膠輥和第三膠輥處,通過滾動方向相反的第二膠輥和第三膠輥的滾動,使兩面貼有保護膜的OLED材料穿入第二膠輥和第三膠輥的間隙內,通過具有黏性表面層的第二膠輥和第三膠輥將OLED材料兩面的保護膜撕去,被撕去保護膜的OLED材料從第二膠輥和第三膠輥的另一端穿出;
將被撕掉雙面保護膜的有機發(fā)光材料層疊放置在一起。
優(yōu)選地,所述OLED材料的雙面撕膜方法還包括收集上保護膜和下保護膜的步驟,具體是:
利用上保護膜收集組件收集上保護膜,所述上保護膜收集組件包括位于第二膠輥上方與第二膠輥平行設置且轉動方向相反的第一膠輥、上傳輸輥和循環(huán)運行于第一膠輥與上傳輸輥之間具有黏性表面層的上保護膜傳輸膠帶,將黏附于第二膠輥上的上保護膜通過第一膠輥和第二膠輥的間隙轉移到上保護膜傳輸膠帶上,通過上保護膜傳輸膠帶將上保護膜輸送到上傳輸輥上,最后使上保護膜脫離上傳輸輥進入設于上傳輸輥下方的上收納筐內;
利用下保護膜收集組件收集下保護膜,所述下保護膜收集組件包括位于第三膠輥下方與第三膠輥平行設置且轉動方向相反的第四膠輥、下傳輸輥、循環(huán)運行于第四膠輥與下傳輸輥之間具有黏性表面層的下保護膜傳輸膠帶,將黏附于第三膠輥上的下保護膜通過第三膠輥和第四膠輥的間隙轉移到下保護膜傳輸膠帶上,通過下保護膜傳輸膠帶將下保護膜輸送到下傳輸輥上,最后使下保護膜脫離下傳輸輥進入設于下傳輸輥下方的下收納筐內;
所述上保護膜傳輸膠帶的黏性表面層比第二膠輥黏性表面層的吸附力大,所述下保護膜傳輸膠帶的黏性表面層比第三膠輥黏性表面層的吸附力大。
優(yōu)選地,所述使上保護膜脫離上傳輸輥的方法是將上保護膜傳輸膠帶嵌入上傳輸輥外表面的環(huán)形凹槽內,使上保護膜到達上傳輸輥時不接觸上保護膜傳輸膠帶;所述使下保護膜脫離下傳輸輥的方法是將下保護膜傳輸膠帶嵌入下傳輸輥外表面的環(huán)形凹槽內,使下保護膜到達下傳輸輥時不接觸下保護膜傳輸膠帶。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膠輥、第三膠輥、上保護膜傳輸膠帶和下保護膜傳輸膠帶的黏性表面層的吸附力分別為0.4-1克力每平方厘米。
優(yōu)選地,所述將雙面貼有保護膜的OLED材料逐一放置到水平傳輸裝置的具體步驟如下:
將若干兩面貼有保護膜的OLED材料層疊放置于放料盤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藝力鼎豐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未經(jīng)蘇州藝力鼎豐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8373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狹小空間內使用的梯子
- 下一篇:全套管螺旋鉆機的改良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