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橈動脈檢測與人體體質識別系統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178800.2 | 申請日: | 2017-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700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以文;楊培全;熊陽輝;吳金濤;郭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5/02 | 分類號: | A61B5/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 地址: | 230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橈動脈 檢測 人體 體質 識別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橈動脈檢測與人體體質識別系統,包括脈搏檢測人員信息錄入模塊、多點觸控壓力傳感器、信號過濾單元、信號控制器、模數轉換器、數模轉化器、特征處理模塊、信號分類模型、處理器;脈搏檢測人員信息錄入模塊、多點觸控壓力傳感器、信號過濾單元、信號控制器、模數轉換器、數模轉化器、處理器依次相連,特征處理模塊與模數轉換器連接,信號分類模型與特征處理模塊連接和脈搏檢測人員信息錄入模塊連接,處理器還與信號分類模型連接。本發明還公開了橈動脈檢測與人體體質識別方法。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能對脈搏信號進行精確檢測和分類,且可方便、快捷、實時的對脈搏檢測人員進行脈搏檢測和健康建議反饋,對疾病進行早期發現和預防。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機器學習和醫療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橈動脈檢測與人體體質識別系統和方法。(“特別”是專利中的慣用寫法,強調具體的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的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不斷改變,以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導致人們很少關注自身的健康情況。大多數人處于陰虛或陽虛的亞健康狀態,然而人們并不知道自身的健康狀態,更不用說如何合理的調節身體。因此,有效的早期身體健康檢測和診療是非常重要的。
人體脈搏系統是心血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有豐富的人體健康狀況信息,它是人體輸送養料、傳遞能量和傳播各種生理病理信息的重要途徑。研究脈搏信息無論是在中醫還是西醫中都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和實用意義。在中國古時候就有醫生運用脈診進行脈象探查、病癥辨識。脈診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長期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史記》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便是以精于望、聞、問、切的方法,特別是以脈診著名的。在東漢名醫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脈診已經廣泛用于臨床,并且有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到了明代李時珍撰寫了《瀕湖脈學》,對診脈方法進行了詳細描述,使脈學得到了普及和發展。
現在醫生利用手指去感受脈搏的方式,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且脈搏信號較弱,易受外界干擾,同時也受制于醫生的醫術水平,可能導致醫生對病人脈搏的誤判。另外,對于需要經常檢測脈搏,實時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等一些原因不能經常去醫院進行檢測脈搏,所以不能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先進的檢測、運算、控制工具以及高分辨率的顯示設備的出現,使得對脈搏信號的處理更加準確和有效。
現有脈搏檢測系統和方法利用傳感器對脈搏振動信號進行檢測,然后經過信號轉換將檢測到的脈搏振動信號轉換成圖像信號,并將脈搏診斷得到的身體狀態結果顯示在顯示器。
中國專利申請CN 105193396公開了一種脈搏檢測系統和方法,將石墨烯傳感器貼合在用戶的手腕的寸關尺處。這種方法可能由于人為因素,不能準確的將石墨烯傳感器貼到手腕的寸關尺處,導致對脈搏振動信號檢測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偏差,最終會對人體健康狀態產生誤診。
中國專利申請CN 104644140公開了一種脈搏診斷記錄儀及脈搏信息儲存方法。將參考波形存儲到參考數據庫,把檢測到波形與參考數據庫中參考波形進行對比。這種方法不像數據對比那樣能夠更直觀、更精確的顯示分類結果,波形對比分類會導致較大的分類誤差,最終會導致誤診概率的增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一種能夠對脈搏信號進行精確檢測和分類的橈動脈檢測與人體體質識別系統和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橈動脈檢測與人體體質識別系統,包括脈搏檢測人員信息錄入模塊、多點觸控壓力傳感器、信號過濾單元、信號控制器、模數轉換器、數模轉化器、特征處理模塊、信號分類模型、處理器;
脈搏檢測人員信息錄入模塊,用于將脈搏檢測人員的個人信息錄入;
多點觸控壓力傳感器,與脈搏檢測人員信息錄入模塊連接,用于檢測脈搏檢測人員脈搏振動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大學,未經安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7880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