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金花葵植株高效繁育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170657.2 | 申請日: | 2017-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503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侯金艷;吳麗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H4/00 | 分類號: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花 植株 高效 繁育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花葵植株高效繁育的方法,取成熟飽滿的金花葵種子作為初始材料,進行表面消毒;將消毒后的種子接種到萌發培養基中,光照培養,獲得無菌苗;無菌條件下,將金花葵無菌苗的莖段切段,接種于不定芽誘導培養基中,光照培養后,莖段兩端切口處誘導出不定芽叢;將帶有不定芽叢的莖段轉接于伸長培養基中進行不定芽的伸長培養;待不定芽長至完整葉片時,轉至生根培養基中進行生根培養,光照培養后,獲得根系健壯的金花葵試管苗。進行金花葵種苗的繁育可以不必通過種子育苗,從而解除了金花葵育苗的時間限制,提高了種苗繁育系數,為后期金花葵優良株系的規模化繁育及品種改良研究奠定了基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花葵的繁殖方法,尤其涉及的是一種金花葵植株高效繁育的方法。
背景技術
金花葵(學名:Hibiseu manihot L.),又名:菜芙蓉,也稱:野芙蓉,為一年生草本錦葵科秋葵屬植物。2003年8月被中國農科院在河北邢臺地區發現瀕臨絕種的植物,在200多個秋葵屬植物中,金花葵既有觀賞價值,又具有食用、藥用和保健功能,而且適應性極強,耐寒、耐熱、耐鹽堿,可在40℃高溫和-10℃低溫地區種植,具有極高的開發潛力和利用價值。
金花葵既可庭院種植,也可園林、大田產業化栽培,還可以做成盆景,或以香味植物出售,典雅高貴,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金花葵的花藥食兼用,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其中黃酮含量極高(高達6%),是目前已知植物資源中含量最高的;其所含的全價蛋白、高聚糖膠,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硒、鋅、多種不皂化物等,具有顯著調節人體免疫力,改善心腦血管及微循環功能,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抗心腦缺血、缺氧、抗炎、鎮疼,抗疲勞、抗衰老、抗癌、防癌、降血脂功效。此外,金花葵的嫩果可食,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所含的雄性激素較高,是被稱為植物偉哥補腎草物(即黃、紅秋葵)的1.6倍,常食對提高男性中老年的性功能具有顯著效果??傊鸹娜硎菍?,但因資源極少很難進行深加工開發,因此具有極高的社會經濟價值。
目前,在生產上,金花葵主要采用播種繁殖,繁育過程繁瑣且受播種季節限制。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因其具有繁育周期短,繁殖系數高,所需要的外植體材料少等優勢,在植物的規?;庇衅鹬匾饔?。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可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的金花葵幼苗,在實現金花葵優良種質資源規?;庇耐瑫r,使得加速金花葵的品種改良進程成為可能。目前,有關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對金花葵進行繁育的研究尚未有報道。為了滿足金花葵優質種苗規?;N植及品種改良的需求,急需開發一種金花葵植株高效繁育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金花葵植株高效繁育的方法,能夠實現金花葵的高效、穩定和規?;姆庇?。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
(1)取成熟飽滿的金花葵種子作為初始材料,進行表面消毒;
(2)將消毒后的種子接種到萌發培養基中,經1~2周的光照培養,獲得高度為2.0~5.0cm的無菌苗;
(3)無菌條件下,將金花葵無菌苗的莖段切段,接種于不定芽誘導培養基中,經過2~3周的光照培養后,莖段兩端切口處誘導出不定芽叢;
(4)將帶有不定芽叢的莖段轉接于伸長培養基中進行不定芽的伸長培養;
(5)待不定芽長至2~3cm并伴有2~4片完整葉片時,轉至生根培養基中進行生根培養,光照培養2~3周后,獲得根系健壯的金花葵試管苗。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式之一,所述步驟(1)中,所述表面消毒是將種子用流水沖洗5~15min后,在無菌操作臺中用75%無水乙醇消毒45~90s,之后用20~30%的次氯酸鈉溶液消毒3~7min,再用600W的超聲儀超聲處理3~5min,最后用無菌水沖洗5~6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706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