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用型多通道PCBA斷路檢測電路及其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62256.2 | 申請日: | 2017-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174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0 |
| 發明(設計)人: | 戴雪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恒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28 | 分類號: | G01R31/28 |
| 代理公司: | 蘇州翔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51 | 代理人: | 劉計成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工***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用型 通道 pcba 斷路 檢測 電路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PCBA檢測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通用型多通道PCBA斷路檢測電路及采用這種電路的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PCB空板經過SMT上件、DIP插件焊接的整個制程,簡稱PCBA.成品PCBA由于SMT以及DIP插件焊接后并不能保證PCBA上所焊接的電子部品焊接正確,比如會出現缺焊、虛焊、短路等現象。為了將不良的PCBA從良品中挑出來并進行維修,減小后續工序的重工及返工的概率,需要對PCBA進行斷路檢測,目前PCBA的斷路檢測主要采用人工測試和自動光學檢測兩種方式,但這兩種檢測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1、人工測試,直接依靠視覺配合萬用表,針對PCBA上相應的點位進行短路測試和判斷,通過該種方法來比較確認PCB上的元件貼裝是否正常,但由于每塊PCBA上電子部品數量繁多,且元件細小,使得有一些功能性的缺陷不易被發覺,數據也不好收集。當PCBA數量巨大時,無疑就直接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該方法對人工依懶性強,容易出現誤判。
2、自動光學檢測(AOI),也稱為自動視覺測試,由專門的檢測儀進行,在回流前后使用,對元器件的極性檢查效果比較好。易于跟隨診斷,但這種方法對短路識別較差,且設備昂貴。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進行自動評判,無需人工干預,直接輸出不良點位,工作效率高,測試時間短的通用型多通道PCBA斷路檢測電路。
一種通用型多通道PCBA斷路檢測電路,其包括控制器、恒壓電路模塊、開關板電路模塊、采樣電阻和電壓放大電路,所述控制器的電壓輸出端與所述恒壓電路模塊連接,所述開關板電路模塊上設有數個I/O端口和控制端口,所述控制端口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I/O端口與所述恒壓電路模塊或采樣電阻連接,所述I/O端口通過探針與PCBA板的測試點連接,所述采樣電阻通過所述電壓放大電路與所述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
優選的,其還包括一放大倍數選擇電路,所述放大倍數選擇電路的輸入端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放大倍數選擇電路的輸出端與所述電壓放大電路連接,所述放大倍數選擇電路用于控制所述電壓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
優選的,所述控制器還與一LCD顯示裝置連接。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多通道PCBA斷路檢測電路的檢測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1)設置管腳通斷對應表,根據PCBA檢測要求設置若干測試組,每個測試組內的管腳需要進行斷路測試;
2)由控制器控制管腳通斷對應表內同一測試組內的任意一個測試點對應的I/O端口與恒壓電路模塊連接,由控制器通過恒壓電路模塊給對應的的I/O端口輸出電壓,同時通過控制器控制該測試組內的其余測試點對應的I/O端口與采用電阻依次連接,控制器采集電壓反饋信號;
3)通過電壓反饋信號計算通斷電阻,如通斷電阻值大于規定閾值則判斷為斷路,如通斷電阻值小于規定閾值則判斷為不是斷路;
4)同一測試組內所有I/O端口完成檢測后,控制器根據管腳通斷對應表對下一測試組進行測試,并重復步驟2),直至所有測試組完成測試,并輸出測試結果。
優選的,所述管腳通斷對應表包括I/O端口序號和測試組標志位,同一測試組內的測試組標志位相同,在進行檢測時,控制器根據測試組標志位對同一測試組進行檢測。
優選的,定義同一測試組內I/O端口序號最小的為上位端口,其余端口為下位端口,在進行測試時,控制器控制上位端口與恒壓電路模塊連接,下位端口依次與采樣電阻連接。
優選的,無需檢測的I/O端口標志位為“0”。
優選的,在進行測試時,從序號最小的上位端口測試組開始測試,根據由小向大的順序對測試組標志位進行判斷,如測試組標志位相同則對應的I/O端口與測試電阻連通,如不同則跳轉至下一序號的I/O端口。
優選的,當一測試組測試完成后,下一測試組的上位端口測試組標志位大于前一測試組的上位端口測試組標志位。
優選的,同一測試組進行測試時,只需測試比上位端口序號大的下位端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恒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恒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6225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