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路沿石、采用該路沿石的路面鋪裝結構以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154530.1 | 申請日: | 2017-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691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尹龍斌;朱彤;徐銘華;單靖;何衛(wèi)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京兆巖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11/22 | 分類號: | E01C11/22;E03F5/10;E03F5/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裴金華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路沿石 采用 路面 結構 以及 施工 方法 | ||
1.一種路沿石,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基底(1)和擋體(2)構成的本體(100);
所述本體(100)在鋪裝時與馬路行進方向一致的方向為其長度方向,所述本體(100)在鋪裝時自馬路側通向綠化帶/人行道的方向為其寬度方向,所述本體(100)在鋪裝時的垂直方向為其高度方向;
所述基底(1)在所述擋體(2)下方,所述基底(1)的寬度大于所述擋體(2)寬度,所述基底(1)寬度超出所述擋體(2)的部分在所述本體(100)的兩側分別形成外側臺(11)和內(nèi)側臺(12);
所述外側臺(11)在使用時朝向馬路側安置,所述外側臺(11)包括頂部的盛水面(111)和朝向馬路方向設置的外端面(112);
所述內(nèi)側臺(12)朝向綠化帶/人行道側設置,包括頂部的壓土面(121);
所述擋體(2)朝向外側臺(11)一側為外擋面(21),所述擋體(2)朝向內(nèi)側臺(12)一側為內(nèi)擋面(22);
所述基底(1)與所述擋體(2)在長度方向長度相同,使得所述本體(100)長度方向的兩端面形成兩個相互平行的安裝面(101);
所述本體(100)上貫穿所述兩個安裝面(101)設置有通槽(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00)采用透水材料制成或所述本體(100)上設置有透水通道(3)。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5)為半圓形。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5)壁面設置有過濾支撐網(wǎng)(51)。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00)內(nèi)部還設置有貫穿所述兩個安裝面(101)的第二通槽孔(51)。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00)還設置有出線孔(52),所述出線孔(52)與所述通槽(5)或所述第二通槽孔(5)連通。
7.一種路面鋪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權利要求1-6所述的任意一種路沿石、綠化帶/人行道區(qū)(6)以及馬路區(qū)(7),所述路沿石將所述綠化帶/人行道區(qū)(6)與所述馬路區(qū)(7)相互隔開,所述盛水面(111)與所述馬路區(qū)(7)頂部平齊,所述綠化帶/人行道區(qū)(6)底部設置有蓄水區(qū)(61)。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路面鋪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綠化帶/人行道區(qū)(6)頂部與所述擋體(2)頂部,所述壓土面(121)設置于所述綠化帶/人行道區(qū)(6)土層下方。
9.一種路面鋪裝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綠化帶/人行道區(qū)(6)與馬路區(qū)(7)的分界線處,將上述權利要求1-5所述的任意一種路沿石的本體(100)依次擺放安裝,使得相鄰路沿石的安裝面(101)彼此相靠并且預留一定伸縮的空隙,在擺放安裝路沿石的同時,將市政電線穿過通槽(5)。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路面鋪裝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綠化帶/人行道區(qū)(6)一側對壓土面(121)進行填土壓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京兆巖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經(jīng)杭州京兆巖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5453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