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力通信電纜線高空作業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50134.1 | 申請日: | 2017-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348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0 |
| 發明(設計)人: | 林淑妹;王晨莉;孫立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淑妹 |
| 主分類號: | B66F11/00 | 分類號: | B66F11/00;B66F13/00;B66F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0006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力通信 電纜線 高空作業 裝置 | ||
1.一種電力通信電纜線高空作業裝置,其結構包括護架欄(1)、超重可報警站臺(2)、支撐臂(3)、第一支臂(4)、第一液壓桿(5)、第二支臂(6)、第二液壓桿(7)、第三支臂(8)、第三液壓桿(9)、機體(10)、旋轉云臺(11)、底座(12)、驅動輪(13)、控制器(14),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底座(12)的左右兩側兩端均安裝有驅動輪(13),所述的驅動輪(13)設置有4個并且呈兩兩對稱分布設置,所述的底座(12)的頂面中心位置通過旋轉云臺(11)與機體(10)的底面相連接,所述的旋轉云臺(11)設于底座(12)與機體(10)的中間,所述的機體(10)的一側面上內嵌有與旋轉云臺(11)電連接的控制器(14),所述的控制器(14)與機體(10)采用過盈配合的方式進行連接,所述的機體(10)的內底面與第三支臂(8)的底面鉸鏈連接,所述的第三支臂(8)的下方設有第三液壓桿(9),所述的第三液壓桿(9)的一端與第三支臂(8)機械連接,所述的第三液壓桿(9)的另一端連接于機體(10),所述的第三支臂(8)的頂部與第二支臂(6)的一端采用鉸鏈連接的方式進行連接,所述的第二支臂(6)的另一端連接于第一支臂(4)的一端,所述的第二支臂(6)設置在第一支臂(4)與第三支臂(8)之間,所述的第二液壓桿(7)位于第二支臂(6)的正下方并且兩者采用機械連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液壓桿(5)安裝在第一支臂(4)的下方并且一端連接于第二支臂(6)的另一端內側,所述的第一支臂(4)遠離第一液壓桿(5)的一端通過支撐臂(3)與超重可報警站臺(2)固定連接,所述的支撐臂(3)設于超重可報警站臺(2)與第一支臂(4)之間,所述的超重可報警站臺(2)的頂部與護架欄(1)的底部垂直連接;
所述的超重可報警站臺(2)包括有安裝座(201)、站板(202)、限位擋板(203)、鉸軸(204)、活塞桿(205)、絕緣板(206)、正極接觸片(207)、硅膠墊(208)、密封圈(209)、液壓缸筒(210)、活動槽(211)、第一彈簧(212)、限位底板(213)、第一滑輪組(214)、負極接觸片(215)、絕緣桿(216)、圓盤(217)、轉軸(218)、鋼絲繩(219)、第二滑輪組(220)、第三滑輪組(221)、環形孔(222)、頂板(223)、伸縮桿(224)、支撐桿(225)、限位堵板(226)、絲桿(227)、第二彈簧(228)、套筒(229)、墊板(230)、左鉸鏈柱(231)、滾輪(232)、滑槽導軌(233)、限位塊(234)、底板(235)、第一活動板(236)、第二活動板(237)、鉸鏈頂座(238)、第三活動板(239)、第四活動板(240)、鉸鏈底座(241)、減震底座(242)、右鉸鏈柱(243)、減震頂座(244)、報警器(245);
所述的站板(202)的左右兩端與超重可報警站臺(2)的兩內側活動接觸,所述的站板(202)的底面中心位置與減震頂座(244)的頂面固定連接,所述的減震頂座(244)的底面正中間固定有鉸鏈頂座(238),所述的鉸鏈頂座(238)的一端與第二活動板(237)的頂部鉸鏈連接,所述的第二活動板(237)的底部通過左鉸鏈柱(231)與第一活動板(236)的頂部相連接,所述的第一活動板(236)的底部鉸鏈連接于鉸鏈底座(241)的一端,所述的鉸鏈底座(241)的另一端與第四活動板(240)的底部鉸鏈連接,所述的鉸鏈底座(241)的底面與減震底座(242)的頂面正中間垂直連接,所述的第四活動板(240)的頂部通過右鉸鏈柱(243)連接于第三活動板(239的底部,所述的第三活動板(239)的頂部與鉸鏈頂座(238)的另一側采用鉸鏈連接的方式進行連接,所述的減震頂座(244)與減震底座(242)相互平行且對稱,所述的絲桿(227)從左往右依次貫穿于與之采用間隙配合的左鉸鏈柱(231)、右鉸鏈柱(243),所述的絲桿(227)的兩外端均設有與之采用過盈配合的限位堵板(226),所述的限位堵板(226)設置有兩塊并且為同心圓結構,所述的第二活動板(237)遠離第三活動板(239)的一側面中心位置與頂板(223)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的頂板(223)平行位于底板(235)的上方,所述的底板(235)一端連接于第一活動板(236)的一側面中心位置,所述的頂板(223)上開設有與之為一體化結構的環形孔(222),所述的底板(235)內設置有滑槽導軌(233),所述的滑槽導軌(233)的兩端均固定有限位塊(234),所述的滾輪(232)與滑槽導軌(233)活動連接,所述的滾輪(232)與套筒(229)的底面采用機械連接,所述的套筒(229)的內底面固定有墊板(230),所述的墊板(230)通過第二彈簧(228)與伸縮桿(224)的底面相連接,所述的伸縮桿(224)貫穿于套筒(229)并且與之采用間隙配合的方式進行連接,所述的鋼絲繩(219)的一端穿過環形孔(222)與伸縮桿(224)的頂面中心位置相連接,所述的伸縮桿(224)的頂面與頂板(223)活動連接,所述的鋼絲繩(219)的另一端通過第三滑輪組(221)、第二滑輪組(220)連接于第一滑輪組(214),所述的第三滑輪組(221)、第二滑輪組(220)的頂部與站板(202)的底面機械連接,所述的第一滑輪組(214)固定在絕緣桿(216)上并且位于負極接觸片(215)的上方,所述的絕緣桿(216)的一側面底部與負極接觸片(215)相連接,所述的絕緣桿(216)的頂部通過轉軸(218)與圓盤(217)鉸鏈連接,所述的圓盤(217)遠離第一滑輪組(214)的一側面通過支撐桿(225)與套筒(229)的外壁垂直連接,所述的第二滑輪組(220)遠離第三滑輪組(221)的一側上設有與站板(202)相連接的安裝座(201),所述的安裝座(201)通過鉸軸(204)鉸接于活塞桿(205)的頂部,所述的活塞桿(205)靠近圓盤(217)的一側上垂直連接有絕緣板(206),所述的絕緣板(206)的底面一角部位上固定有正極接觸片(207),所述的活塞桿(205)的底面與密封圈(209)相連接,所述的活塞桿(205)貫穿于與之相配合的活動槽(211),所述的活動槽(211)開設在液壓缸筒(210)的內部,所述的液壓缸筒(210)的頂面設置有硅膠墊(208),所述的密封圈(209)通過第一彈簧(212)的兩端與限位底板(213)的頂面固定連接,所述的限位底板(213)的底面與液壓缸筒(210)的內底面相連接,所述的限位擋板(203)位于安裝座(201)遠離第二滑輪組(220)的一側并且與超重可報警站臺(2)的內壁垂直連接,所述的限位擋板(203)平行位于站板(202)的下方,所述的正極接觸片(207)、負極接觸片(215)均與報警器(245)通過電連接,所述的報警器(245)安裝在超重可報警站臺(2)的外壁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淑妹,未經林淑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5013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LCD模組固定結構及液晶顯示器
- 下一篇:一種新型的升降機支撐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