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汽車制動系統的排氣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148287.2 | 申請日: | 2017-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143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3 |
| 發明(設計)人: | 宋建勛;馬濤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17/00 | 分類號: | B60T17/00;B60T17/2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制動 系統 排氣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動汽車制動系統的排氣方法,先踩踏制動踏板,使制動回路中的空氣集聚到放氣螺釘安裝孔處,并使制動回路的壓力上升,此時開啟真空泵,將檢測腔抽真空;然后將制動回路中混合有制動液的空氣抽進檢測腔內;接著驅動檢測腔內的加壓柱塞,使檢測腔內的壓力逐漸上升;如果檢測腔的壓力大于等于設定值,說明檢測腔內的制動液占比較高,進而證明制動回路的排氣充分,此時即可結束排氣程序,檢測腔內的制動液則被抽取到一個儲液腔內;反之則重復上述程序,直至充分排氣為止。本發明可實現單人操作,從而提高效率,并且可準確控制排氣程序,確保排氣徹底,避免過度排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動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制動系統的排氣方法。
背景技術
電動汽車的制動系統通常是一個包括充滿制動液的制動液壺 、制動主缸、控制前制動器的前制動輪缸、控制后制動器的后制動輪缸、用于分配制動液的液壓調節器、連接在個部件之間的制動管路等部件構成的一個封閉系統。工作時,基本不可壓縮的制動液在系統的回路中運動,踩踏制動踏板,并通過真空助力器的助力作用,使制動主缸推動制動液在回路中的移動,進而推動前制動輪缸和后制動輪缸運動,前、后制動器工作產生制動力矩。我們知道,空氣具有可壓縮的特性,因此,一旦在制動系統混閉的回路系統中存有空氣,在制動時回路內的空氣會被先行壓縮,然后才能推動制動液運動,這將造成制動踏板行程的損失,從而增加制動反應時間,并減小制動力的輸出,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為此,人們根據實際試驗的情況在封閉的制動回路中合適的位置設置相應的放氣螺釘。當多次踩踏制動踏板后,回路內的空氣會逐步流動并集聚導設置放氣螺釘的位置,此時可打開放氣螺釘,即可向外放出混有制動液的氣體。
在現有技術中,人們會通過多種方式將制動系統的封閉回路內的空氣向外排出,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是由兩個操作人員配合動作,其中一人在駕駛室內不停地踩踏制動踏板,以便使回路內的空氣集聚在一起并移動至設置放氣螺釘處,然后使制動踏板保持踩踏狀態,制動回路內則保持高壓狀態,另一人將車身底下制動回路中的放氣螺釘打開,制動回路內混合有制動液的空氣即會向外排出以形成氣泡。當肉眼觀察不再有氣泡冒出時,即可完成排氣程序。該方法雖然不需要特制的裝置,但是存在如下缺陷:一方面需要二個人配合操作,因此其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制動液具有腐蝕性,因此,對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特別是,該方法要求操作人員具有豐富的經驗,并且二個人之間要配合良好,否則容易產生排氣不徹底、或者過度排氣的問題。
在中國專利文獻上公開了一種“車輛制動系統的排氣裝置”,其公告號為CN203047242U,車輛制動系統包括具有放油口的制動器分泵;排氣裝置包括透明的抽氣泵,該抽氣泵的啟停控制電路中串聯有手動控制開關以及抽氣管,該抽氣管具有連接在抽氣泵的入口側的第一端部,和用于連接到放油口的第二端部。排氣時,啟動抽氣泵,觀察透明的抽氣管中的情況,如果己經有制動液流出,則說明排氣完成,即可關閉抽氣泵。
然而上述排氣裝置仍然存在如下缺陷:首先,通過該排氣裝置排氣還是需要二人配合操作,換句話說,其需要由一個人反復踩踏制動踏板,以便使制動回路中的空氣聚集到放氣螺釘處,再由另一人觀察抽氣管的情況。其次,操作人員難以通過觀察抽氣管的情況準確地判定排氣狀況,容易產生排氣不徹底、或者過度排氣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的一種電動汽車制動系統的排氣方法所存在的效率低、難以準確控制的問題,提供一種電動汽車制動系統的排氣方法,可實現單人操作,從而提高效率,并且可準確控制排氣程序,確保排氣徹底,避免過度排氣。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汽車制動系統的排氣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 用設有第三電磁閥的抽氣管的一端與一個具有檢測腔的檢測缸體相連接,抽氣管另一端的連接頭與制動系統的放氣螺釘安裝孔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482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