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藥廢水中水回用處理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45875.0 | 申請日: | 2017-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465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志強;裴圣;張高川;岑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華天南京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偉智信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 11325 | 代理人: | 張岱 |
| 地址: | 210019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藥 廢水 中水 用處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中藥廢水中水回用處理系統及方法。該系統包括:預處理系統、生化處理系統、深度處理系統及污泥處理系統。預處理系統包括初沉池、中間水池,用于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調節pH、提高進水溫度;生化處理系統包括UASB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及二沉池,用于去除廢水中的COD、BOD、氨氮等物質;深度處理系統包括混凝沉淀池、臭氧池、BAF池、砂濾池、清水池,用于進一步去除廢水的難降解有機物、色度及懸浮物;污泥處理系統采用全自動疊螺壓濾機,壓濾后污泥外運用作堆肥。本發明工藝操作簡便、運行成本低,出水穩定達到景觀用水河道類回用水標準,并產生一定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廢水中水回用處理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中間廢水主要來自生產車間,在洗泡蒸煮藥材、沖洗、制劑等過程中產生,主要分為高濃度廢水和低濃度廢水。其中高濃度廢水包括:藥渣擠出液、醇沉廢水,萃取母液廢水,萃取塔清洗廢水,離子交換再生廢水,分離廢水,洗脫廢水等,低濃度污水包括大部分設備清洗廢水、水提液冷凝廢水等。
構成中藥廢水中的污染因子主要有2大類,一類為提取過程中所使用的有機溶劑,主要表現為COD,如: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等,這些溶劑可生化性好,不需要預處理可直接進入污水站生化系統進行生化處理;部分有機溶劑具有很強的生物抑制作用,需要經過前處理才能進入污水處理系統。二為藥材原料中的其他成分,如蛋白、脂肪、糖類、單寧、甙類、蒽醌、果膠、粘稠液等大分子物質,以及部分藥渣,不溶性的木質素、纖維素等,主要表現為:COD、SS、色度等這類污染物生化性較差,含有懸浮物。
中藥廢水藥品更換頻率高,波動性大,水質水量極不穩定;成分復雜,有機物濃度高,直接排放會對環境影響造成嚴重影響。如何有效減少中藥廢水的排放是中藥行業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藥材中的部分有機酸進入廢水,使得中藥廢水為酸性,并易形成較為穩定的有機酸緩沖體系,酸性環境不適宜后期的厭氧處理和好氧處理中微生物的生長,且有機酸緩沖體系較為穩定,對生化系統的微生物有更強的抑制作用。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便、運行成本低,出水穩定達標的中藥廢水中水回用處理系統及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中藥廢水中水回用處理系統,所述的系統至少包括依次連通的:生化處理系統、深度處理系統;其中,
所述生化處理系統包括通過管道連通的UASB、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及二沉池;其中UASB內設三項分離器,外部設有外循環泵,池頂安裝氣水分離罐,前端與中間水池通過提升泵相連;在所述的水解酸化池內設組合填料、潛水攪拌機,池頂設置有車式吸泥機;在所述的接觸氧化池內設組合填料,池底設置硅橡膠管膜式曝氣器;所述的二沉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底設有污泥槽,池頂設置有行車式吸泥機;
所述深度處理系統包括通過管道連通混凝沉淀池、臭氧接觸池、BAF池、砂濾池、清水池;所述的臭氧氧化池外部與臭氧發生器相連,底部設置鈦盤曝氣器,池頂安裝臭氧尾氣破壞裝置。BAF池通過提升泵與臭氧氧化池相連,內設曝氣管、長柄濾頭,填料有鵝卵石、陶粒等。砂濾池內填有石英砂。
優選的,還包括污泥處理系統,所述污泥處理系統包括通過管道連通的物化污泥池、生化污泥池;其中,物化污泥池與初沉池及混凝沉淀池相連;生化污泥池與UASB、水解酸化池、二沉池相連,污泥通過疊螺壓濾機壓濾后輸出,系統壓濾后的上清液回流至調節池。
優選的,在生化處理系統上游設置有與生化處理系統通過管道連通的預處理系統:所述預處理系統包括通過管道連通的第一調節池、第二調節池、初沉池及中間水池,其中第一調節池、第二調節池設過濾網和機械格柵機;在所述的初沉池內設中心導流筒;在所述的中間水池內設蒸汽加熱管。
優選的,在所述的混凝沉淀池前端設置有投加PAC和PAM的投加裝置,在所述的混凝沉淀池后端設有斜管沉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華天南京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冶華天南京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4587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食品安全智能檢測監控系統
- 下一篇:一種廢棄農作物韌皮原料的資源化利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