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冷凝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45809.3 | 申請日: | 2017-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023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淑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啟源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39/04 | 分類號: | F25B39/04;F28D7/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億諾專利代理有限公司61220 | 代理人: | 張建 |
| 地址: | 710065 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灃***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凝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冷設備領域,具體涉及冷凝器。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對能源需求日益增加.能源戰略已成為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余/廢熱資源被視為繼煤、石油、天然氣、水力之后的第五大常規能源,在大型酒店、餐飲、醫院、衛浴、政府、學校、電子、石化能源等行業廣泛存在。
據統計,我國各行業的余/廢熱約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廢熱資源約為總量的60%,其中建筑行業中的余/廢熱資源約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40%。
吸附式制冷技術利用固體吸附劑(如沸石分子篩、硅膠、活性炭、氯化鈣等)對制冷劑(水、甲醇、氨等)的吸附(或化學吸收)和解吸作用實現制冷循環。其中固體吸附劑解吸溫度一般為60~150℃,正好可以利用鍋爐余/廢熱、工業廢熱等低品位熱滿足解吸要求,制冷的同時可以有效回收廢熱資源。同時,吸附制冷技術以水和氨等天然物質為制冷劑,不會造成臭氧層破壞和溫室效應等環境危害。此外,與液體吸收式系統相比,吸附制冷技術不需要溶液泵或精餾裝置.不存在制冷劑污染、鹽溶液結晶以及金屬腐蝕等問題。但是,目前吸附式制冷技術亦存在以下幾個方面不足:1)多次循環后,吸附劑的吸附性能出現衰減;2)吸附床傳熱、傳質性能較差;3)以水、甲醇為制冷劑的吸附制冷系統為負壓工作,系統可靠性差;4)機組占用體積偏大。
研究發現,附制冷負壓系統中長期運行后產生的不凝氣體容易聚集在冷凝器的頂部,占據冷凝器的換熱空間,降低了冷凝器的換熱效率。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實現不凝氣體隨時抽空,而不影響冷凝器的正常工作,有效保證高換熱效率的冷凝器。
本發明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箱體,所述冷凝器箱體內固定設置有換熱管,所述換熱管蛇形蜿蜒設置,且換熱管底部連接有一進水管,換熱管頂部連接有一出水管,所述進水管和出水管均伸出冷凝器箱體,所述冷凝器底部設置有回水管;
所述冷凝箱體頂部通過管道連接有第一道密封閥,第一道密封閥通過密封腔室連接有一回程管路,所述回程管路與冷凝器箱體內部連通;
所述密封腔室上通過抽氣管口連接有第二道密封閥;
所述冷凝器箱體上還設置有蒸氣通道。
優選地,換熱管通過若干個相互平行設置的支撐板與冷凝器箱體相連,所述支撐板至少兩邊與所述冷凝器箱體固定相連。
優選地,支撐板底部均設置有連通孔。
優選地,支撐板上均布有若干個蒸氣通孔。
優選地,蒸氣通道設置為兩個,且均位于所述冷凝器箱體一側面上,兩個蒸氣通道的中心軸線在同一平面內。
優選地,出水管和進水管均與冷凝器箱體均為焊接連接。
優選地,第一道密封閥和第二道密封閥均為密封球閥。
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實現不凝氣體隨時抽空,而不影響冷凝器的正常工作,有效保證高換熱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換熱管,2-支撐板,3-第一道密封閥,4-密封腔室,5-抽氣管,6-冷凝器箱體,7-第二道密封閥,8-回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箱體6,所述冷凝器箱體6內固定設置有換熱管1,所述換熱管1蛇形蜿蜒設置,且換熱管1底部連接有一進水管,換熱管1頂部連接有一出水管,所述進水管和出水管均伸出冷凝器箱體6,所述冷凝器底部設置有回水管8;
所述冷凝箱體頂部通過管道連接有第一道密封閥3,第一道密封閥3通過密封腔室4連接有一回程管路,所述回程管路與冷凝器箱體6內部連通;
所述密封腔室4上通過抽氣管5口連接有第二道密封閥7;
所述冷凝器箱體6上還設置有蒸氣通道。換熱管1通過若干個相互平行設置的支撐板2與冷凝器箱體6相連,所述支撐板2至少兩邊與所述冷凝器箱體6固定相連。支撐板2底部均設置有連通孔。支撐板2上均布有若干個蒸氣通孔。蒸氣通道設置為兩個,且均位于所述冷凝器箱體6一側面上,兩個蒸氣通道的中心軸線在同一平面內。出水管和進水管均與冷凝器箱體6均為焊接連接。第一道密封閥3和第二道密封閥7均為密封球閥。
換熱管1通過多個支撐板2支撐固定,支撐板2焊接于箱體內表面,冷凝器的進、出水管口也是直接焊接于箱體上,形成冷凝器的冷卻水回路。支撐板2陣列分布有多個蒸氣通孔,以保證箱體內冷凝蒸氣流通,并與兩個蒸氣通道交替連通,實現快速傳質。此外,支撐板2底部設有連通孔,保證冷凝水的流通,并能及時從回水管8口流出。蒸氣通道、箱體內腔、回水管8口與吸附制冷系統冷凝器箱體6頂部設有氣體排放裝置,用以收集并向外界排放不凝氣體。該氣體排放裝置中密封腔室4與箱體內腔相連通,在連通管道上設有第一道密封閥3。抽氣管5口處設有第二道密封閥7。第一道密封閥3通常處于打開狀態,保持冷凝器箱體6內腔與密封腔室4相通。吸附系統運行時,產生的不凝氣體會自動聚集于最高點,自動收集在密封腔室4中。當抽取不凝氣體時,第一道密封閥3關閉,抽氣管5口上的第二道密封閥7打開,并與真空泵相連,可實現不凝氣體隨時抽空,而不影響冷凝器的正常工作,有效保證冷凝器的高換熱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啟源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陜西啟源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4580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