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周邊車輛行為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142034.4 | 申請日: | 2017-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674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8 |
| 發(fā)明(設計)人: | 蔡英鳳;朱南楠;王海;儲小軍;陳龍;何友國;劉擎超;梁軍;陳小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62 | 分類號: | G06K9/62;H04W4/029;H04W4/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周邊 車輛 行為 識別 方法 | ||
1.一種基于V2V通信與HMM-GBDT混合模型的周邊車輛行為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1,離線訓練環(huán)節(jié):歸納并劃分典型的周邊車輛行為,針對每種典型行為,基于實車平臺采集真實交通場景下的周邊車輛的行駛信息,提取軌跡特征數(shù)據(jù),對HMM-GBDT混合模型進行參數(shù)學習;具體包括:HMM初始化,將同一類別周邊車輛行為的軌跡特征數(shù)據(jù)作為HMM參數(shù)學習的輸入,更新模型參數(shù),獲取各個車輛行為類別的HMM,以特征數(shù)據(jù)作為完成參數(shù)學習后的對應HMM的輸入,所得概率輸出作為初始化后的GBDT的輸入矢量,對GBDT進行參數(shù)學習,最終確定HMM-GBDT混合模型;
步驟2,在線檢測環(huán)節(jié):被跟蹤目標車輛將采集到的自車行駛信息通過V2V通信實時傳輸給主車,主車結合兩車軌跡特征數(shù)據(jù)構成新的特征觀測序列,利用訓練好的HMM-GBDT混合模型辨別被跟蹤車輛所屬行為模式;
所述步驟1中針對每種典型行為,基于實車平臺采集真實交通場景下的周邊車輛的行駛信息,提取軌跡特征數(shù)據(jù)的具體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1,針對每種典型行為,被跟蹤車輛和主車在各個車輛行為模式下利用車輛定位系統(tǒng)獲取自車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定義t時刻被跟蹤車輛和主車軌跡點坐標分別為(xpt,ypt)、(xht,yht),t時刻被跟蹤車輛和主車速度分別為upt、uht;其中,坐標系由GPS和慣性導航器構成的組合導航器確定,該組合導航器為被跟蹤目標車輛和主車建立統(tǒng)一的導航坐標系;
步驟1.2,提取t時刻兩車軌跡點相對位置特征Δθ:
對相對位置特征在8個方向進行均勻量化編碼,沿逆時針方向每隔π/4劃分一個特征區(qū)域,劃分的8個區(qū)域依次從0~7編碼;
步驟1.3,提取t時刻兩車相對速度特征Δu:
Δu=|upt-uht|
將相對速度劃分為[0,5],(5,+∞)兩個區(qū)域,單位為km/h,依次編碼為I,II;
步驟1.4,相對位置、相對速度特征聯(lián)合編碼:將相對位置特征和相對速度特征結合,形成在t時刻同時包含兩個軌跡特征的特征值,構成新的碼字:I0,II0,I1,…,II6,I7,II7,即可能的觀測數(shù)M為16;在一次試驗中針對特定目標車輛依時間順序獲得的所有聯(lián)合特征觀測值構成該車的軌跡特征值序列其中l(wèi)取值范圍為1到正無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V2V通信與HMM-GBDT混合模型的周邊車輛行為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歸納并劃分典型的周邊車輛行為具體為:將典型的周邊車輛行為劃分為:跟馳、換道、切出、切入;所述切出是指從與主車同車道切至旁邊車道,所述切入是指從旁邊車道切至與主車同車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jīng)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42034.4/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