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紅茶殺青改良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37930.1 | 申請日: | 2017-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930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4 |
| 發明(設計)人: | 夏昌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遵義興旺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仲龍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靜 |
| 地址: | 563100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葉 殺青機 紅茶 烘干 起鍋 殺青 鮮葉 改良 發熱現象 竹席 烘干室 溫度降 無損傷 放入 攤放 宣紙 翻滾 清香 采摘 室內 保證 散發 新鮮 覆蓋 | ||
本發明提供了紅茶殺青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采摘質量新鮮、無損傷、無發熱現象的鮮葉;將茶葉轉移至烘干室內攤放,調節烘干室溫度在30~35℃,初步烘干;將茶葉放入殺青機中,殺青機溫度控制在270?280℃之間,并對茶葉悶殺操作;將悶殺后的茶葉進行透炒,殺青機溫度控制在240?260℃之間,并保證時刻翻滾茶葉以透炒茶葉;透炒后,殺青機溫度控制在180?200℃之間,繼續透炒到鮮葉變為暗綠失去光澤,并且散發出一定的清香時,立即起鍋;起鍋后,茶葉均勻攤放在竹席的宣紙上,保證茶葉之間不覆蓋,待溫度降至室溫既得。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涉及紅茶加工領域,特別涉及紅茶殺青改良方法。
背景技術
紅茶屬全發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紅茶在初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因其干茶沖泡后的茶湯和葉底色呈紅色而得名。
目前紅茶加工大體流程為:鮮葉—萎調—揉捻—發酵—干燥—包裝—紅茶成品;但是成品紅茶的色、香、味、型和葉底質量不一,造成每批茶的質量都有差別,特別是茶鮮葉產量大時,加工不及時,造成茶鮮葉的損壞,制不出優質的紅茶。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是提供紅茶殺青改良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紅茶殺青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預熱階段:采摘質量新鮮、無損傷、無發熱現象的鮮葉;將茶葉轉移至烘干室內攤放,調節烘干室溫度在30~35℃,初步烘干2~3h;
B. 殺青階段:
S1、將茶葉放入殺青機中,殺青機溫度控制在270-280℃之間,并對茶葉進行1min的悶殺操作;
S2、將悶殺后的茶葉進行透炒,殺青機溫度控制在240-260℃之間,并保證時刻翻滾茶葉以透炒茶葉;
S3、透炒后,殺青機溫度控制在180-200℃之間,繼續透炒到鮮葉變為暗綠失去光澤,并且散發出一定的清香時,立即起鍋;
C. 殺青攤涼階段:起鍋后,茶葉均勻攤放在竹席的宣紙上,保證茶葉之間不覆蓋,待溫度降至室溫既得。
本發明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方法,相較于現有殺青工藝,其優點是定色、定香、沒有苦澀味,增加鮮爽、清甜味。耐長時間高溫沖泡,保持葉底鮮活,穩定性好,耐常溫存放,并能批量生產各類高品質紅茶產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1:
紅茶殺青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預熱階段:采摘質量新鮮、無損傷、無發熱現象的鮮葉;將茶葉轉移至烘干室內攤放,調節烘干室溫度在30℃,初步烘干2h;
B. 殺青階段:
S1、將茶葉放入殺青機中,殺青機溫度控制在270℃之間,并對茶葉進行1min的悶殺操作;
S2、將悶殺后的茶葉進行透炒,殺青機溫度控制在240℃之間,并保證時刻翻滾茶葉以透炒茶葉;
S3、透炒后,殺青機溫度控制在180℃之間,繼續透炒到鮮葉變為暗綠失去光澤,并且散發出一定的清香時,立即起鍋;
C. 殺青攤涼階段:起鍋后,茶葉均勻攤放在竹席的宣紙上,保證茶葉之間不覆蓋,待溫度降至室溫既得。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遵義興旺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遵義興旺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379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辣椒油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茶葉萎凋改良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