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袋式除塵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36493.1 | 申請日: | 2017-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155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毛彩娣 | 申請(專利權)人: | 毛彩娣 |
| 主分類號: | B01D46/02 | 分類號: | B01D46/02;B01D46/04;B01D46/42;B01D46/4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母秋松,董建林 |
| 地址: | 214522 江蘇省泰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除塵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效袋式除塵器,屬于空氣凈化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空氣污染,又稱為大氣污染,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空氣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并因此危害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
隨著城市霧霾越來越嚴重,如何更好的將工業制造中的粉塵從煙氣中分離出來,且提高除塵設備效率,節約設備成本等問題,都是本行業技術人員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效袋式除塵器。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高效袋式除塵器,包括:罐體、灰斗、濾袋、換向閥,所述罐體內設置有多個獨立的氣室,每個氣室內通過固定桿懸掛有多個濾袋,每個濾袋底部開口處通過連接板固定在氣室下方,每個氣室頂部均設置開口,所述開口處均設置有換向閥,換向閥第一輸入口與出氣管相連接,換向閥第二輸入口與吹氣管相連接,換向閥輸出口與開口相連接;所述出氣管末端設置有抽風機,吹氣管末端設置有吹風機;所述罐體底部設置有灰斗,灰斗側壁設置有進氣口。
作為優選方案,還包括:集塵器,多個集塵器并聯在進氣管上,進氣管末端與進氣口相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還包括煙囪,所述抽風機末端與煙囪相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灰斗底端設置有輸灰管,輸灰管內設置有傳送帶,輸灰管末端設置有卸灰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灰斗側壁設置有加熱器。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吹氣管上設置有閥門。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進氣管上設置有閥門。
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高效袋式除塵器,通過換向閥與氣室相配合,可以對不同氣室內的濾袋同時完成過濾煙氣、吹氣清理的功能,大大提高了除塵器的效率;通過不同氣管上閥門的設置,保證在過濾煙氣、吹氣清理兩種狀態下,罐體的封閉性;傳送帶可以加快輸灰的效率;加熱器防止灰塵潮濕,粘連在濾袋上。本設計結構緊湊,除塵、清理效果好,工作過程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高效袋式除塵器,包括:罐體1、灰斗2、濾袋3、換向閥4,所述罐體1內設置有多個獨立的氣室5,每個氣室5內通過固定桿6懸掛有多個濾袋3,每個濾袋3底部開口處通過連接板7固定在氣室5下方,每個氣室5頂部均設置開口,所述開口處均設置有換向閥4,換向閥4第一輸入口與出氣管8相連接,換向閥4第二輸入口與吹氣管9相連接,換向閥4輸出口與開口相連接;所述出氣管8末端設置有抽風機10,吹氣管9末端設置有吹風機11;所述罐體1底部設置有灰斗2,灰斗2側壁設置有進氣口12。
作為優選方案,還包括:集塵器13,多個集塵器13并聯在進氣管14上,進氣管14末端與進氣口12相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還包括煙囪15,所述抽風機10末端與煙囪15相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灰斗2底端設置有輸灰管16,輸灰管16內設置有傳送帶17,輸灰管16末端設置有卸灰閥18。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灰斗側壁設置有加熱器19。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吹氣管上設置有閥門20。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進氣管上設置有閥門20。
當一個氣室工作在清理狀態時,換向閥第一輸入口關閉,第二輸入口與輸出口導通,吹氣管上閥門打開,吹風機工作,向氣室內吹氣擠壓濾袋,將濾袋中灰塵排出。
當一個氣室工作在除塵狀態時,換向閥第二輸入口關閉,吹氣管上閥門關閉,換向閥第一輸入口與輸出口導通,抽風機工作,加速將氣室內除塵后的氣體從煙囪排出。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毛彩娣,未經毛彩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3649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