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手術后不用縫合的生物硬腦膜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34201.0 | 申請日: | 2017-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939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4 |
| 發明(設計)人: | 南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杰 |
| 主分類號: | A61L27/40 | 分類號: | A61L27/40;A61L27/24;A61L27/20;A61L27/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00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硬腦膜 脫乙酰甲殼素 縫合 制備 手術后 粘連 修復 醫用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防粘連層 三維結構 生物活性 手術縫合 防粘連 顱蓋骨 基質 術后 重建 概率 | ||
本發明描述了一種手術后不用縫合的生物硬腦膜制備方法。屬于醫用生物材料領域。主要解決目前臨床中硬腦膜修復需要縫合和容易發生粘連的問題。通過為硬腦膜受體提供具有一定孔徑、粘性、和在產品一層添加防粘連脫乙酰甲殼素的生物活性基質來實現硬腦膜修復的目的。通過此方法制備所得的材料是不同濃度I型膠原和I型膠原與脫乙酰甲殼素的不同空間下本身固有的三維結構,均勻,有一定的粘性,減少手術縫合操作,在維持了I型膠原的原有活性的基礎上增加脫乙酰甲殼素防粘連層,降低了術后與顱蓋骨的粘連概率,生物相容性好,有利于硬腦膜修復重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術后不用縫合的生物硬腦膜制備方法。屬于醫用生物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臨床使用的硬腦膜替代材料常用牛心包、養心包、豬心包、牛腹膜、羊腹膜、腸系膜等代替硬腦膜進行硬腦膜修復,但這些材料均需要進行縫合,且此類材料比較硬難與腦組織表面完全貼附,且容易導致粘連。
有鑒于此,開發一種生物相容性好;有一定粘性,手術時不用縫合且能防止粘連的生物硬腦膜變得尤為重要。目前大家公認膠原為多組織存在的基質成分,利于多種細胞的生長,低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好。同時脫乙酰甲殼素有抑菌和防止粘連的作用。因此本公司采用了利用I型膠原與脫乙酰甲殼素按一定比例進行結構重建,形成新的結構的脫乙酰甲殼素與I型膠原的混合物,然后通過物理方法把未進行結構重建的I型膠原分離出來,形成上下兩層的方法制得了粘性硬腦膜。此材料進行結構重建的一層為具有粘性和防止粘連的一層,為顱蓋骨層。未進行結構重建的I型膠原一層為具有粘性能和顱內骨緊密結合的一層為顱內骨層。且均具有粘性,可以在手術過程中減少縫合操作。降低了感染幾率。
發明內容
本材料選用了一種脫乙酰甲殼素和I型膠原按一定比例混合,再通過物理方法將未與脫乙酰甲殼素結合的I型膠原分離,形成脫乙酰甲殼素與I型膠原層和I型膠原層的方法制得。能夠滿足硬腦膜修復術中不用手術縫合和防止術后粘連的要求。主要操作步驟如下:
1、脫乙酰甲殼素與I型膠原的結構重建:市售I型膠原和脫乙酰甲殼素按質量比(10~1)∶(1~10)溶于0.01mol/L~1.0mol/L的冰乙酸溶液,I型膠原濃度為0.1%~60.0%(w/w)。
2、未結構重建I型膠原的分離處理:將脫乙酰甲殼素與I型膠原進行結構重建的混合液按所需的尺寸進行鋪膜,然后將鋪好膜的模具放在自動搖床上,自動搖晃分離30min~300min。
3、粘性硬腦膜的形成:將分離處理好的生物膜脫水,使其含水量為1.0%~40.0%,密封包裝,輻照滅菌。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取市售I型膠原1.0g,市售脫乙酰甲殼素0.5g,溶于100ml濃度為0.2mol/L冰乙酸溶液中。完全溶解后,將混合液倒入模具托盤,放在自動搖床上,自動搖晃60min,最后將所得生物膜脫水,使其含水量為40.0%。密封包裝后輻照滅菌。I型膠原:脫乙酰甲殼素的質量比為2∶1。
實施例2、
取市售I型膠原10.0g,市售脫乙酰甲殼素3.0g,溶于100ml濃度為0.05mol/L冰乙酸溶液中。完全溶解后,將混合液倒入模具托盤,放在自動搖床上,自動搖晃120min,最后將所得生物膜脫水,使其含水量為10.0%。密封包裝后輻照滅菌。I型膠原:脫乙酰甲殼素的質量比為10∶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杰,未經南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342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