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現場診斷裝置及診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128991.1 | 申請日: | 2017-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098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洪輝;庹先國;陳輝;孟令宇;王翔;聶東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C25/00 | 分類號: | G08C25/00;G08C19/00;G08C17/02;H04W4/38;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地質災害 監測 設備 現場 診斷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現場診斷的裝置及方法,包括診斷儀器和受測儀器,所述診斷儀器包括第一微控制器、第一傳感器測量單元、第一4G通信單元、顯示單元,以及為上述各單元供電的第一供電單元;所述受測儀器包括第二微控制器、第二傳感器測量單元、第二4G通信單元,以及為上述各單元供電的第二供電單元;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間通過RS232通信電纜連接,二者進行數據傳輸。本發明能夠實現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野外現場測試、野外現場出診斷結果、野外現場更換受損設備,克服了傳統診斷需要將受測儀器帶回實驗室測試、且只能抽檢等弊端,可實現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現場的快速診斷,極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診斷裝置及診斷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現場診斷的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是當前及今后相當長時期的一個熱門技術領域,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領域已有大量國內國際專利授權或在審,如:專利《一種滑坡監測裝置》、《一種山體裂縫遠程監測裝置》、《一種基于傳感器網絡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從監測方法、技術等方面進行了保護,也給出了問題的解決方案。上述專利中記載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裝置,一般都可在野外長期穩定工作,能實現對地質災害體地有效監測與預警。然而,當設備工作一定年限后,由于野外潮濕、鹽霧等環境因素影響,電子設備出現老化,其數據采集精度和準確度都會有所降低,有些電子部件甚至會失效,從而影響監測效果。因此,必須定期對現場監測設備進行診斷。
目前,國內采取的工作方式一般是在監測區內,隨機抽取幾個監測點,將整套設備(包括傳感器、主控制單元、通信單元等)取回室內(實驗室)進行測試,得出診斷結論,根據診斷結論再安排人員去現場進行設備恢復。
上述診斷方法不僅成本高、效率低,且只能對抽檢設備做出判斷,其他未抽檢設備的狀態不得而知,漏檢嚴重,實質上沒有完成定期診斷的目標,影響系統的監測效果,這也是目前地質災害監測領域一直被忽視的問題。從文獻調研來看,更多的學者都把目光聚焦在如何去監測地質災害上,而對監測設備本身的關注卻鮮有提及。因此,提出一種對地質災害現場設備進行診斷的方法和裝置,是十分必要而有意義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解決上述問題,針對現有地質災害監測設備定期巡檢過程中存在的檢測方法落后、檢測點少、檢測效率低等缺點的用于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現場診斷的裝置及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用于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現場診斷裝置,包括診斷儀器和受測儀器;所述診斷儀器包括第一微控制器、第一傳感器測量單元、第一4G通信單元、顯示單元,以及為上述各單元供電的第一供電單元;
所述受測儀器包括第二微控制器、第二傳感器測量單元、第二4G通信單元,以及為上述各單元供電的第二供電單元;
所述第一、第二傳感器測量單元用于接傳感器,二者結構相同,包括用于接模擬信號傳感器的第一信號調理電路,用于接數字信號傳感器的第二信號調理電路,所述第一信號調理電路輸出端經運算放大器、AD轉換電路后接第一微控制器,所述第二信號調理電路輸出端經脈沖整形電路后接第一微控制器;
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間通過RS232通信電纜連接,二者進行數據傳輸。
作為優選:所述傳感器包括傾斜度傳感器、地表裂縫位移傳感器、降雨量傳感器、地下水位傳感器。
一種用于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現場診斷裝置的診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受測儀器所接傳感器的類型,選擇對應的傳感器接入診斷儀器的第一傳感器測量單元中,啟動診斷儀器一次,第一微控制器獲得傳感器的測量值a1、第一4G通信單元狀態值b1、第一供電單元電壓值c1,其中第一4G通信單元通信成功b1標記為1,不成功b1標記為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理工大學,未經成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2899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