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26722.1 | 申請日: | 2017-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816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1 |
| 發明(設計)人: | 朱德麒;王浩;劉曉芹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德麒 |
| 主分類號: | G01N21/3504 | 分類號: | G01N21/35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動車尾氣 遙感檢測系統 紅外光譜帶 數據處理器 紅外光源 尾氣吸收 波長 紅外信號接收器 存儲和處理 紅外接收器 背景輻射 便攜系統 對接收器 尾氣檢測 傳統的 可固定 吸收 檢測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本系統采用被動紅外原理,即自身不帶紅外光源,而利用機動車尾氣對背景輻射的吸收來進行檢測。本系統包括一個紅外信號接收器;該紅外接收器可以接收一組紅外光譜帶信號;該組紅外光譜帶信號至少包括一個能被尾氣吸收的波長,以及至少一個不被尾氣吸收或基本不吸收的波長。本系統還包括一個數據處理器;該數據處理器可以對接收器的數據進行存儲和處理。與傳統的尾氣檢測設備相比較,由于本系統自身不帶紅外光源,所以成本相對較低,系統更加簡化,安裝也更容易。本系統可固定安裝,也可集成為車載或手持等便攜系統。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境監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被動紅外對機動車輛尾氣進行檢測的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到2016年,我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全國的機動車保有量達2.95億輛,未來5年還將新增機動車1億多輛。在方便出行,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之余,機動車尾氣也帶來了相當大的環境污染問題。環根據保部《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7)》顯示,2016年全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為4472.5萬噸,其中,一氧化碳3419.3萬噸,碳氫化合物422.0萬噸,氮氧化物577.8萬噸,顆粒物53.4萬噸,機動車尾氣污染已成為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細顆粒物、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染防治的緊迫性凸顯。為此國家制定了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建立了機動車環境管理新體系,實施了新生產機動車環保信息公開、環保達標監管、加速不達標老舊車淘汰等一系列環境管理制度。這其中,對機動車尾氣的檢查監測是保證這些措施得以實施的重要一環。
目前對機動車尾氣的檢測,主要通過“年檢”的方式,即車輛根據不同的車齡,定期到指定地點進行尾氣檢測和其它安全技術的檢驗。這種方法的缺點在于,在檢測周期內,不達標的車輛可能在路上已經行駛相當長度一段時間。所以對在路面上行駛的車輛進行實時檢測,是機動車輛尾氣檢測-治理這個監管閉環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對路面行駛的車輛進行尾氣檢測,可以通過臨時抽查或遙感檢測兩種方法。相比較于后者,臨時抽查需要的設備較高,效率低,覆蓋面小,所以越來越多的使用遙感檢測的方法。
傳統的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如美國專利US5650624,日本專利JPH11153544,我國專利CN102128802,需要系統自己的光源,通過光源發射紅外光線,被氣體吸收后,由接收器接收進行檢測分析。紅外光源對設備的要求較高,是系統成本的主要部分之一。光源發射后,需要經過反射器的反射才能返回到接收器,或者需要把接收器安裝在光源的對面,對系統的安裝位置有所限制。加上通常光源尺寸較大,發射光源需要提供較高的能源,所以很難把整個系統簡化,做成更方便的例如手持的檢測系統。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尾氣檢測系統在更廣泛的范圍內的應用。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傳統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的這個缺陷,我們發明了一種利用被動紅外的檢測系統,系統不用提供紅外光源也能對機動車尾氣進行遙感檢測。
根據“黑體輻射”理論,任何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向外發射光子,作為一個理想的黑體,其輻射強度只與光子波長和黑體的溫度有關,如公式一所示。
B(λ,T)=2hc2/(λ5(exp(hc/λRT)-1) (公式一)
其中,
B(λ,T)-黑體的光譜輻射亮度(瓦/米3)
λ-輻射波長(微米)
T-黑體絕對溫度(開)
C-光速(2.998×108米/秒)
h-普朗克常數,6.626×10-34焦·秒
K-波爾茲曼常數,1.380×10-23焦/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德麒,未經朱德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2672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