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備耐水解性能的復合聚酯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25946.0 | 申請日: | 2017-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033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龔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博云塑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18/66 | 分類號: | C08G18/66;C08G18/16;C08G18/22;C08G18/28;C08G18/32;C08G18/34;C08G18/42;C08G18/44 |
| 代理公司: | 蘇州潤桐嘉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2261 | 代理人: | 胡思棉 |
| 地址: | 215626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備 耐水 性能 復合 聚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耐水解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備耐水解性能的復合聚酯。
背景技術
聚酯海綿具有優異的機械強度和獨特的耐油、抗溶劑的特性,在耐磨性、耐磨蝕、耐高溫、拉伸性強、彈性好、無不良氣味,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和電子電器等領域,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內對聚酯海綿的表觀消費量迅速增長,我國的聚酯海綿產能迅速發展。
專利號為CN 1040987533 A的專利文件提供了一種復合聚酯,其通過使用復合聚酯,使用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作為樹脂基體,在配合使用異氰酸酯、擴鏈劑、催化劑等,實現該復合聚酯具有良好的粘結性能,同時賦予復合聚酯優異的耐水解性能,但是其耐水解性能和粘結性能較差,所以我們提供了一種具備耐水解性能的復合聚酯用于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具備耐水解性能的復合聚酯。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具備耐水解性能的復合聚酯,包括以下組合成分:聚酯混合物、阻燃劑和異氰酸酯,所述聚酯混合物包括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碳原子數44的二羧酸、一元醇、多元醇擴鏈劑、催化劑和水,所述催化劑由鈦化合物、含磷化合物以及鎂化合物組成,且鈦化合物為金屬化合物,所述金屬化合物重金屬為堿金屬,所述碳原子數44的二羧酸為芥酸二聚物。
優選的,所述聚酯多元醇的重量分數為70-85份、聚碳酸酯二醇的重量分數為10-20份、碳原子數44的二羧酸的重量分數為2-3.5份、一元醇的重量分數為1-2份、多元醇擴鏈劑的重量分數為1-1.5份、催化劑的重量分數為1-1.5份、水的重量分數為0.5-2.5份。
優選的,所述多元醇擴連劑中的多元醇含有三個以上的羥基。
優選的,所述聚酯多元醇的重量分數為75份、聚碳酸酯二醇的重量分數為15份。
優選的,所述復合聚酯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以聚酯多元醇和聚碳酸酯二醇作為樹脂基體;
S2:利用鈦化合物、含磷化合物以及鎂化合物制作出催化劑;
S3:取特定分量的聚酯多元醇和聚碳酸酯二醇放入試劑瓶中,然后在試劑瓶中依次加入重量分數為2-3.5份的碳原子數44的二羧酸、重量分數為1-2份的一元醇、重量分數為1-1.5份的多元醇擴鏈劑、重量分數為1-1.5份的催化劑以及重量分數為0.5-2.5份的水;
S4:利用攪拌器對試劑瓶中的材料進行攪拌,合成聚酯混合物,接著在試劑瓶中加入阻燃劑和異氰酸酯,并繼續攪拌;
S5:對攪拌后的試劑瓶中材料進行靜置,并得出復合聚酯。
優選的,所述S2中,鈦化合物中的鈦元素的添加量為22ppm,磷化合物的磷元素的添加量為10ppm,鎂化合物中的鎂元素的添加量為15ppm。
優選的,所述S3中,準備試劑瓶,然后取重量分數為75份的聚酯多元醇和重量分數為15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試劑瓶中。
優選的,所述S4中,準備攪拌器和加熱器,利用加熱器對試劑瓶內的材料進行加熱,然后再利用攪拌器對試劑瓶中的材料進行充分攪拌,在攪拌的同時加入阻燃劑和異氰酸酯,并繼續攪拌至粘稠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鈦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和鎂化合物可以制作出催化劑,通過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碳原子數44的二羧酸、一元醇、多元醇擴鏈劑、催化劑和水,可以合成出聚酯混合物,通過聚酯混合物、阻燃劑和異氰酸酯可以合成出復合聚酯,本發明操作方便,通過聚酯混合物、阻燃劑和異氰酸酯合成的復合聚酯具有良好的耐水解性能和粘結性能,且耐水解性能和粘結性能對比常規的復合聚酯的耐水解性能和粘結性能有較大的提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解說。
實施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博云塑業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博云塑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259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