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125126.1 | 申請日: | 2017-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235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緝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博白縣華春福家庭農場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2 | 分類號: | A61K36/9062;A61P1/16;A61P31/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7628 廣西壯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乙肝 中藥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一種世界性傳染性疾病,它具有傳染性強、流行面廣、病毒攜帶率高和易轉慢性等特點。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由于生物學、病毒學、免疫學研究和技術的應用,對乙型肝炎病毒結構、檢測方法、病毒復制、發(fā)病機理及感染過程等,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而且在某些方面(如乙肝疫苗的制備及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在治療方面,尚缺乏一種肯定有效的藥物。
目前,國內外對乙型肝炎的治療研究方法,不外有三個方面。有人認為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試圖應用抗病毒化學制劑(如干擾素之類藥物)來解決問題;還有人認為乙型肝炎與免疫學有關,采用免疫調節(jié)劑(如人參多糖、云芝胞內多糖、胸腺因子D之類藥物)治療;也有人認為,對于乙肝病人來說,保護肝臟極為重要,應用抗肝損傷藥物(如慢肝靈等)進行治療等等。
在中醫(yī)文獻中,雖然沒曾有乙型肝炎病名的記載,但是,對于肝病的治療,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出了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之“辛散”“酸收”“甘緩”等三大治肝法則。其后歷代醫(yī)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揮。如《難經?七十七難》根據中醫(yī)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論提出:“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的扶土抑木法。漢代張仲景,繼《黃帝內經》《難經》之后,提出了清肝、溫肝、舒肝解郁等眾多肝病的治療法則,創(chuàng)立的一些方劑,比如小柴胡湯是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的、治療肝病的有效方劑。在肝病的理論,亦有長足的發(fā)揮。其后,唐代孫思邈、宋代的張元素及元代的李東垣等醫(yī)家,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肝病的治療,特別是清代王旭高,在其所著《西溪書屋夜話錄》一書中,把肝病扼要的分為“肝氣”“肝風”“肝火”三大類型,以此為綱,提出了著名的“治肝三十法”,一直為后世所沿用。
多年臨床實踐表明,肝之為病,論其病因,有因于寒,有因于熱;論其病性,有因于虛,有因于實;論其病位,有偏于上,有偏于下。但就其病機而言,則總以氣郁為重。肝郁不除,疏泄不利,其病就難愈。因此,治療肝病的的一個重要法則,在于解郁,實踐證明,治肝病若能抓住治郁這個關鍵就抓住了根本,就能提高療效。如果忽視解郁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要影響肝病的治療。基于上述認識,對于肝病的治療,在以氣血分證的基礎上,突出舒肝解郁的治療原則,而且將這一原則貫穿于肝病的治療始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下列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乙肝的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的:
白背楓10-30份、救必應20-40份、沙梨樹寄生10-30份、黃柏5-20份、草豆蔻10-30份、陳皮10-30份、溪黃草20-40份、蒲葵子5-20份、石上柏10-30份、鷹不泊5-20份、絞股藍10-30份、雞骨草20-40份、半枝蓮10-30份。
優(yōu)選地,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的:
白背楓15-25份、救必應25-35份、沙梨樹寄生15-25份、黃柏10-15份、草豆蔻15-25份、陳皮15-25份、溪黃草25-35份、蒲葵子10-15份、石上柏15-25份、鷹不泊10-15份、絞股藍15-25份、雞骨草25-35份、半枝蓮15-25份。
以下是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藥材來源:
白背楓,別名駁骨丹、獨葉埔姜、白魚號、白花洋泡。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狹葉醉魚草Buddleja asiatica Lour.的全株。辛、苦,溫。有小毒。祛風利濕,行氣活血。用于婦女產后頭風痛、胃寒作痛,風濕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骨折;外用治皮膚濕癢、陰囊濕疹、無名腫毒。
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樹皮。苦,寒。歸腎、膀胱經。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博白縣華春福家庭農場,未經廣西博白縣華春福家庭農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2512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