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測量鋼筋粘結性能的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118465.7 | 申請日: | 2017-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413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袁嬌嬌;侯新宇;火映霞;嵇曉雷;王志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10 | 分類號: | G01N3/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鐘山專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榮 |
| 地址: | 210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量 鋼筋 粘結 性能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建筑試驗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測量鋼筋粘結性能的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混凝土結構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工程結構之一,鋼筋與混凝土結構之間的粘結性能是保證兩種材料形成整體、共同工作的基礎,對于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破壞形態(tài)、計算假定、承載能力、裂縫和變形等有著重要的影響。現有的測量手段主要采用拉拔試驗、梁氏試驗以及軸拉試驗,然而試驗裝置較為繁重,安裝和使用十分復雜,無法適配于不同尺寸的混凝土試件,并且加載端的荷載、滑移量以及鋼筋的形變數據測量比較困難,存在測量結果不夠精確、離散性大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測量鋼筋粘結性能的裝置及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測量鋼筋粘結性能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千斤頂、鋼制基板、支架、混凝土試件、鋼筋和限位件;所述外框架為矩形鋼框架,由上下左右四根鋼梁連接固定而成;所述千斤頂安裝在矩形框架的下鋼梁上,千斤頂垂直向上施力,千斤頂的施力面固定有水平的鋼制基板,所述鋼制基板上安裝有支架;所述混凝土試件水平懸架在支架上,混凝土試件中垂直預埋有鋼筋,所述鋼筋的底部完全插入混凝土試件中,鋼筋的頂部向上伸入限位件中,所述限位件安裝在外框架的上鋼梁底部;其中,千斤頂的施力面安裝有力傳感器,鋼制基板上安裝有位移計,鋼筋的底部安裝有應變片,所述應變片與鋼筋一同預埋在混凝土試件中。
為優(yōu)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具體措施還包括:
所述力傳感器、位移計和應變片均通過信號線連接到計算機。
所述千斤頂為液壓千斤頂,千斤頂通過油管與油泵相連。
所述限位件為細石混凝土澆筑而成的塊件,限位件的中部預埋有鋼套管,所述鋼套管的底部開口與外界相通,鋼套管內部形成限位件的插孔,混凝土試件的頂部插入鋼套管中。
所述限位件的頂部安裝有工字鋼連接件,所述工字鋼連接件的底部預埋在限位件中,外框架的上鋼梁底部開設有滑動軌道,工字鋼連接件伸出限位件的頂部與滑動軌道相適配,使得限位件能夠沿著外框架的上鋼梁水平滑動。
所述支架包括兩個左右相對設置的支架單元,所述支架單元包括兩個前后相對設置的垂直鋼柱,兩個垂直鋼柱之間連接有可垂直調節(jié)的水平鋼柱,所述垂直鋼柱和水平鋼柱共同形成混凝土試件的固定座,混凝土試件的左右兩端分別安裝在兩個支架單元的水平鋼柱上,鋼筋正好位于兩個支架單元之間。
所述垂直鋼柱的底部左右兩側均焊接有鋼箱。
所述垂直鋼柱沿垂直方向開設有T形滑槽,水平鋼柱的端部與T形滑槽相適配,使得水平鋼柱可沿著T形滑槽垂直滑動。
所述垂直鋼柱沿垂直方向等間隔地開設有多個水平插槽,所述插槽配置有鋼制插板,所述鋼制插板插入插槽中,以固定水平鋼柱的位置。
此外,還提出了一種采用以上測量鋼筋粘結性能的裝置的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鋼筋的底部表面拋光后安裝應變片,并采用環(huán)氧進行包裹,鋼筋底部連同應變片一同澆筑在混凝土試件中;
步驟二:將鋼筋的頂部插入限位件中,并將混凝土試件安裝在支架上,調整混凝土試件的位置,使千斤頂的施力面與鋼筋對齊;
步驟三:在鋼制基板上安裝拉線式位移計,位移計的鋼絲端貼在混凝土試件底部;
步驟四:啟動千斤頂,千斤頂向上推動鋼制基板和支架,從而施力于混凝土試件,力傳感器測量加載端荷載P,位移計測量加載端位移值S,應變片測量鋼筋的應變δ,并都通過信號線將數據傳輸至計算機,直至混凝土試件被破壞,通過計算機制作得出P-S曲線及P-δ曲線。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矩形整體框架,通過千斤頂施加荷載,結構簡單易安裝;可調節(jié)的支架和限位件設計,能夠有效適配于各種尺寸的混凝土試件,進行高度、寬度等多方面的調節(jié);采用力傳感器、位移計以及應變片進行多項參數的同步測量,能夠精確測定加載端荷載、位移值以及應變參數,有效評估鋼筋的粘結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支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限位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的測量鋼筋粘結性能的裝置,包括:外框架1、千斤頂2、鋼制基板3、支架4、混凝土試件5、鋼筋6和限位件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未經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1846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