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高分子材料實現織物染色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116090.0 | 申請日: | 2017-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802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力民;李春光;孫紅玉;郭冬梅;賈榮霞;薛建成;劉寧寧;沙寧寧;張津;趙姍姍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紡股份有限公司;濱州華紡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P3/66 | 分類號: | D06P3/66;D06P5/04;D06P5/10;D06P5/06;D06P5/02;D06P1/38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曉曉 |
| 地址: | 256617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高分子材料 實現 織物 染色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高分子材料實現的純棉織物深色活性染料的無鹽染色方法,該方法的特點是,不使用無機鹽促染,與傳統印染技術相比大幅度減少廢水中的無機鹽排放量,環境友好,清潔生產。本發明中所提供的高分子材料的活性染料固色用專用固色劑,具有增溶、分散作用,有效抑制染料的的聚集,減少因染料凝聚而產生的色點色斑,同時具有良好的分散懸浮作用,有效提高染料工作液的穩定性和染料在織物上均勻分布,獲得飽滿、透染的染色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印染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利用高分子材料實現的織物染色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進步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紡織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不斷追求綠色環保安全生態,清潔生產環境友好已經成為人們迫切的向往和追求。再加上常規的染色工藝路線長,無機鹽用量大,成本高,工藝控制點難,出現質量問題的幾率高,污水處理的難度增加;現在的紡織品趨向小批量多品種,高的色牢度,短流程快交貨,同時環保法規越來越嚴格,能源、染料、人工費用等項成本上升,利潤空間下降,因此將短流程無鹽染色工藝應用到染色中,減少因使用化學品產生的環境污染,提高產品品質,已經成為印染界應用的熱點。活性染料染棉通常需要加入大量的鹽和堿用于促染和固色,這樣會使染色廢水變為含鹽污水,導致污水含鹽量高,高含鹽量廢水直接排放的結果是污染水體,使土地鹽堿化。因此對活性染料進行無鹽染色,降低污水中的含鹽量,而且降低了染色過程的資源消耗和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
CN 103526606 A一種棉織物的活性染料無鹽染色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1)制備改性劑:以縮水甘油三甲基氯化銨與端氨基超支化合物發生接枝反應得端氨
基超支化合物季銨鹽,作為改性劑;
(2)改性處理:將棉織物置于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銨鹽溶液中,在20℃~90℃下浸漬
處理20min~80min,取出,洗凈備用;
(3)染色:將上述改性的棉織物置于活性染料中常溫下染色;
(4)后處理:染色完成后水洗,加入3g/L皂片,于90℃~100℃皂煮5min~10min,晾干。
棉織物置于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銨鹽溶液進行改性整理時,由于布幅左中右浸料的不均勻,導致改性程度不一致,造成染料的上染不一致,極其容易造成左中有色差成為疵布而成降等品,因此,需要針對上述方法的缺陷進行改進,設計一種針對于棉織物的在促染過程中避免使用鹽或堿染色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染色方法,是以高分子材料實現織物的深色染色方法,避免了采用由于活性染料染棉通常需要加入大量的鹽和堿用于促染和固色,致使染色廢水變為含鹽污水,導致污水含鹽量高,高含鹽量廢水直接排放的結果是污染水體從而使土地鹽堿化的現象。
本發明的方法尤其適用于純棉織物的染色。
本發明公開了節能減排利用高分子材料實現純棉織物染色方法,該方法在專用固色劑用量、烘干后布面含潮率控制和汽蒸溫度、時間等因素對染色效果的影響方面進行實驗,探索出一種最佳的利用高分子材料實現純棉織物染色方法。
利用高分子材料實現的純棉織物染色方法,該方法最大的特點是,在染色中采用專用固色劑,專用固色劑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
五水偏硅酸鈉700-800份、尿素200-30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1-5。專用固色劑其作用是促進低溫狀態染色時染料具有較好的溶解度和滲透性,以保證深顏色得色量。同時對染液pH值有緩沖作用,以實現染色很好的重現性。兼顧軟化水功能,可增加布面染色鮮艷度。專用固色劑的用量濃度是28-38g/L。
利用高分子材料實現的純棉織物染色方法,具體包括下述的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紡股份有限公司;濱州華紡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華紡股份有限公司;濱州華紡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1609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