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溝渠生物生態血防林的建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05349.1 | 申請日: | 2017-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731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 發明(設計)人: | 胡興宜;龐宏東;唐萬鵬;李新猛;榮新軍;樊孝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湖北省林科院石首楊樹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B79/02 | 分類號: | 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李蕊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溝渠 生物 生態 血防 建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血吸蟲防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溝渠生物生態血防林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術
血吸蟲病是人類的一大公害,長期以來嚴重危害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制約著疫區社會經濟發展。我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血防工作,多年經驗表明,單一的藥物治療難以達到控制血吸蟲病感染的目的,滅螺是阻斷傳播的有效方法,傳統的滅螺方法主要是物理和化學方法,但物理滅螺工程浩大、化學藥物滅螺對環境的污染非常嚴重,且易反復。為攻克世界血防難題,我國林業科技工作者運用生物學、生態學等理論,創造性地提出了林業血防新理念,即通過營造血防林,改變釘螺孳生環境,抑制釘螺生長發育,隔離傳染源,減少人畜接觸疫水機遇,從而達到防控血吸蟲病流行的目的,經過近30年的發展,林業血防已成為我國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期以來,血防林的試驗研究和示范推廣主要在江灘、湖灘、洲灘等灘地,這些灘地的特點是面積大、地勢低且坑洼不平、坡度緩慢下降、距居民區較遠或有大堤阻隔,并呈“冬陸夏水”特點。營建血防林,并按標準實施砍草清雜、翻耕整地、挖溝抬壟、地面平整、寬行造林、林下間作、隔離圍欄等技術措施,不僅取得非常好的抑螺效果,而且還促進了綠量增加與環境改善,切實保障了疫區的生態安全。
但除了灘地外,在疫區還分布有眾多的溝渠,也非常適合釘螺孳生,而且溝渠與居民點和農田更加緊密相連、與群眾的生產生活更加密切相關,但這些溝渠與灘地相比,立地條件存在很大差異,如岸坡寬度小且坡度大、岸坡不適合翻耕和間作、不淹水或淹水時間短、溝渠長度長且全部建圍欄不現實、對造林美化功能要求高等等,因此,灘地血防林成熟的植物材料、配置模式、造林方法及經營方向等不適合溝渠條件,做為血防林建設主戰場之一的疫區溝渠需要適合自身的造林模式與方法,才能達到林業血防實施的預期目標。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溝渠生物生態血防林的建立方法,可有效解決防治溝渠血吸蟲困難的問題。
一種溝渠生物生態血防林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環境清理:清除溝渠岸坡和坡頂的雜草、雜灌以及垃圾;
(2)溝渠整治:拓寬疏浚、清淤洗溝,然后在常水位線處采用打樁護岸的方式進行防護,再平整坡頂、岸坡;
(3)建立生物生態血防林:選擇冬季或翌年春季,在溝渠坡頂和岸坡,沿水流方向種植至少兩行喬木,然后在常水位線以上1~2米處種植至少一行,行距為大于0.5m,且具有抑螺作用的灌木,最后在林下種植具有抑螺作用的草本植物,使其覆蓋林下空地;
所述喬木包括具有抑螺作用和不具有抑螺作用的喬木,其中,具有抑螺作用的一級喬木為楓楊、烏桕、苦楝、喜樹、樟樹、銀杏或桑樹;不具有抑螺作用的一級喬木為楊樹、池杉、水杉、落羽杉、榿木、柳樹、楸樹、欒樹、漆樹、無患子或皂莢;
所述灌木為夾竹桃、鬧羊花或醉魚草;
所述草本植物為商陸、打碗花、大戟、虎杖、水蓼、紫云英、問荊或益母草;
(4)林分管理:及時清除雜草,并在人畜活動頻繁地段設置隔離柵欄,其他管護措施與常規林分管理相同。
進一步地,步驟(3)中所述生態血防林的建立中,喬木為楓楊,灌木為夾竹桃,草本植物為益母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在步驟(1)和步驟(2)中采用除雜、洗溝、清淤、培土、打樁、平整等措施進行溝渠整治,而不采用慣用的全墾深翻、挖溝抬壟等措施,降低了水流對坡岸的沖蝕,減少了水土流失,防止了岸坡崩塌和脫坡,加速了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的下泄,降低了岸帯地表土壤的含水率和有機質積累,從而抑制釘螺的繁殖和生長發育。在建立血防林時,根據坡岸特點,除了使用楓楊喬木樹種外,還使用抑螺灌木夾竹桃和抑螺草本益母草,不通過林下間作等手段抑螺,而是通過喬灌草復合種植,充分運用“生物抑螺、生態控螺”的作用機理,將整個坡岸自然形成不利釘螺孳生的環境,起到驅螺、阻螺、殺螺及隔離傳染源等多重功效,達到林業血防的“生態性、長效性、多效性、預防性”,還減少了撫育工作量和建設成本,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有力推動了疫區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2、本發明采用生物措施和生態措施抑螺,以建立血防林為主要手段,沒有采用化學滅螺途徑,避免了施用化學藥物帶來的環境污染,也沒有采用水泥硬化等物理滅螺途徑,避免破壞水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另外,本發明還增加了森林覆蓋率,綠化美化了環境,打造綠水青山,體現了生態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湖北省林科院石首楊樹研究所,未經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湖北省林科院石首楊樹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0534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