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網絡安全隱患的掃描系統在審
申請號: | 201711103694.1 | 申請日: | 2017-11-10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72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3 |
發明(設計)人: | 李永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越眾軟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G06F21/57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區唐延南路***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網絡 安全隱患 掃描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網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網絡安全隱患的掃描系統。
背景技術
計算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絡的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新方式。伴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安全的構筑也是不可或缺的?,F行的網絡隱患掃描產品主要是軟件安裝方式和機架方式兩類。軟件安裝方式的網絡隱患產品存在著一些不足,如:(1)自身安全防護能力較低,容易受到惡意用戶的修改和非法利用;(2)軟件方式的產品的安裝和使用過程都需要特定的平臺才能順利進行;(3)軟件方式的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掃描跨網段的目標系統,由于存在路由、防火墻等過濾機制,將大大降低掃描的速度和效率。而機架產品的網絡隱患產品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1)機架方式的網絡隱患產品體積較大,不方便移動;同時在使用過程中掃描跨網段的目標系統,由于存在存在路由、防火墻等過濾機制,將大大降低掃描的速度和效率;(2)機架方式的產品交互性較差。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網絡安全隱患的掃描系統,具有可對網絡內計算機或網絡設備進行安全漏洞檢測、提供風險評估的優點。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網絡安全隱患的掃描系統,包括手持式掃描引擎,手持式掃描引擎的硬件核心基于strongARM運行平臺,通過strongARM總線連接CF網絡接口,并安裝TCP/IP協議向主機發送隱患探測數據包,通過被掃描設備對探測包的響應來判斷是否存在漏洞,而對不同漏洞項的判斷即采用腳本的方法對探測包進行組合,從而達到靈活性和穩定性的統一。
手持式掃描引擎與主機端利用通信模塊完成雙向數據傳遞的功能,并激活主機端的程序,同時主機端利用手持式掃描引擎的掃描結果生成報表。
系統將掃描引擎進行構件化封裝,使很多掃描動作可以在不同的漏洞檢測中得到復用,提高了軟件的復用率和整個系統的可靠性。
手持式掃描系統分為掃描引擎和漏洞庫兩個層次結構,并在掃描引擎中對硬件及網絡通信做了封裝處理,使引擎具備了通用和高效的能力。
構件化封裝對象為一些功能模塊、軟件結構、軟件系統模型和軟件文檔,面向對象系統中,構件可以用類和對象的形式進行封裝,較大規模的構件可以通過構件的聚合來描述,本系統將眾多的功能模塊進行了構件化封裝,使已經平穩運行的多個系統的特性和功能得到了繼承和復用,使系統在保持高穩定性的同時擁有了豐富的功能,隨著系統應用的普及,構件的積累越來越多,提供的功能也會更加豐富。
網絡隱患掃描系統作為自動化的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工具,側重發生安全事故前這一階段,其掃描的目標可以是工作站、服務器、交換機、數據庫應用等各種對象,通過模擬黑客進攻的手法,對被檢系統進行安全漏洞和隱患掃描,提交風險評估報告,并提供相應整改措施,先于黑客發現并彌補漏洞,防患于未然,預防性的安全檢查最大限度地暴露了現存網絡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配合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可以將網絡系統的運行風險降至最低。
本發明實現可移動網管的功能,硬件化技術的實現使網絡安全隱患掃描系統操作更簡單、更方便和更實用,其具有如下優點:
(1)手持式產品掃描軟件完全固化,并有多種抗攻擊的保護措施,可以抵抗其他網絡安全軟件所不能承受的攻擊,使軟件自身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2)手持式產品不需要額外的運行平臺,其具有的移動性,用戶可以繞過路由器、防火墻等,這樣就可以加快了跨網段的掃描速度和效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一種網絡安全隱患的掃描系統,網絡隱患掃描系統的硬件核心是以strongARM為運行平臺的,基層的運行平臺是嵌入式Linus操作系統,手持式的產品不但提高了產品的自身安全防護,而且可實現移動網管的功能,可以繞過路由器、防火墻等過濾機制,將大大降低掃描的速度和效率。手持式產品也解決了軟件安裝方式的產品運行需要特定平臺相關聯的不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越眾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西安越眾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0369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