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葡萄園套種竹蓀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97035.1 | 申請日: | 2017-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733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華;王義祥;劉朋虎;黃圣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7/02 | 分類號: | A01G17/02;A01G18/00;A01G18/20;C05G3/00;C05G3/02;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 地址: | 350003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葡萄園 套種 竹蓀 方法 | ||
1.一種葡萄園套種竹蓀的方法,包括:
(一)葡萄種植:
(1)葡萄種子的前期準備:選擇自然成熟、健壯的葡萄種子,在播種兩個月前,將葡萄種子和葡萄種子存放的凈河沙進行消毒,然后將葡萄種子和3-4倍凈河沙混合后,放在-3℃-5℃的低溫和濕度5%的環境中,經過60天完成后熟階段,在沙藏期間要注意檢查溫度和有無病蟲鼠害,當氣溫上升超過5℃,濕度超過10%,需要將種子翻倒1-2次,以防發霉;
(2)選擇種植地:選擇通風良好,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溫度適宜的北緯20度到51度之間,最低氣溫為12℃-15℃,最低地溫為10℃-13℃;
(3)搭建大棚:采取在栽培地上搭建避雨式大棚,所述避雨式大棚槽采用南北向開口,所述避雨式大棚采用拱形鋼管結構,所述避雨式大棚上方覆蓋的薄膜采用聚氯乙烯長壽膜或乙烯-醋酸乙烯膜,所述避雨式大棚內部挖有葡萄種植槽,所述葡萄種植槽的規格為長20m×寬0.5m×深0.6m,回填土后在所述葡萄種植槽內種植葡萄植株,控制每株葡萄行距2m×5m;
(4)施種植肥:在葡萄種植槽內根據葡萄株行距規格定種植穴,每穴施葡萄種植肥后進行回填土,所述葡萄種植肥包括硫酸銨25份、米糠油23份、蟹殼粉20份、羽毛粉18份、板藍根粉20份、常青藤20份、噻蟲嗪20份、辣椒素18份、保加利亞乳桿菌18份,調節pH值為4.5-6.0;
(5)種子催芽:將沙藏處理后的種子篩選出,放入清水浸泡1-3天后放入含有專用處理液的凈河沙中混合,平鋪在有塑料膜的火炕上,火炕的溫度保持在20-30℃;
(6)種植葡萄:根據地域差異的不同,在南方種子播種時間在早春3-4月,將催芽后的種子播在葡萄種植槽內,把握好水肥管理,萌芽期每3-4天按澆足水方式澆水1次,6-8月每2-3天按澆足水方式澆水1次,在萌芽期施用生物有機肥,按畝產1800-2000kg葡萄每畝每年投入5000-6000kg;在開花期不宜施用肥料,在座果期按每畝施用氮15磷10鉀5的復合肥6-20kg;
(7)葡萄枝葉管理:選擇“單主干雙主枝”整形修剪方式對葡萄進行整形,葡萄幼樹生長期單臂整形,副梢與主蔓垂直,水平鐵絲棚架高度2m以下的主蔓不留側蔓,2m以上的主蔓兩側每20cm留1個副梢,開花前1周疏花序,壯枝留1-2穗,中庸枝留1個花序,弱枝、畸形花序及多余花序去除,謝花后20天,去掉形狀不正、過密、部位不當、有傷痕或擠壓的果粒,每穗留30-50粒,果穗用紙袋套袋;
(8)8月下旬成熟采收:在葡萄生長過程中,要噴施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斜紋夜蛾病蟲害,葡萄果粒成熟時及時采收;
(二)竹蓀套種:
(1)培養料的制作:收集葡萄枝、竹子、甘蔗渣、木屑,自然晾曬后用破碎機破碎,按葡萄枝10%、竹類40%、生姜20%、甘蔗渣10%、木屑20%的質量比混合作為栽培竹蓀的原料,將準備好的原料充分日曬雨淋制成培養料;
(2)堆料發酵:若培養料的水分不夠,用清水或0.3%的石灰水將原料淋濕,使培養料的含水量達到60%,然后將原料鋪上,鋪上1層培養料,再鋪上一層尿素和石灰膏,按照以上的方式依次交替堆制,建成長方形的栽培料堆,栽培料堆制完成后,充分通風發酵,當栽培料堆溫度達到65℃時進行翻堆,用鐵鍬工具將栽培料堆充分攪拌,混合均勻后再次堆好,當水分不足65%時,增加水分,整個發酵過程共翻堆4次,最后一次翻堆后,控制pH值在4.5-6.0之間,并且栽培料堆無刺激性氣味,即可下地接種;
(3)4月份整畦接種:在葡萄架下空地開挖畦,規格為長50cm×寬50cm×深35cm,行距為5m,鋪上1層10-12cm發酵好的栽培料,接種1層,再鋪1層發酵好的栽培料,接1層種,重復3次,將種子和發酵好的栽培料鋪平,覆2-3cm的碎土層,再蓋1層竹葉或稻草、松針,接種后,15天抽樣檢查1次;
(4)竹蓀水分管理:竹蓀主要喜歡潮濕地帶,因此養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濕,保證空氣濕度不低于60%,冬季15-20天、夏季3-5天澆水1次,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0%-20%;
(5)7月份成熟采收加工:采摘要選是早晨6-7點的竹蓀產量較多,采摘一定要小心及時,采摘時用手輕托竹蓀,切斷菌索,注意不要連根帶出,同時要防止泥土和粘液污染菌柄和菌裙,摘采完馬上拿去烘干,用小刀將竹蓀菌柄底部長有白皮的地方輕輕劃開,再將竹蓀整齊的放在烤墊上,然后按照低溫—高溫—低溫的原則烘烤,竹蓀烘烤至七八成干,然后捆扎成型,而后再烘烤至烘干為止,最后,將烘干的竹蓀放置在空氣中5-10min回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未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9703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真空熱壓爐
- 下一篇:高溫回轉爐及含其的高溫制氫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