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食用菌刮削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94866.3 | 申請日: | 2017-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4745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志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連云港永強食用菌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N15/00 | 分類號: | A23N15/00;B65G47/9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劉囝 |
| 地址: | 222000 江蘇省連***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食用菌 主刮刀 輔助刮刀 刮削機構 刮削 毛刷 刀具組件 去除 轉動連接 上刷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食用菌刮削機構。該食用菌刮削機構包括第一支座和刀具組件;刀具組件包括主刮刀、輔助刮刀和毛刷,主刮刀和輔助刮刀被設置為用于刮削食用菌表面的需去除部分,毛刷被設置為用于將刮削下來的需去除部分自食用菌表面上刷下;主刮刀安裝在第一支座上,輔助刮刀和毛刷均安裝在主刮刀上,且輔助刮刀與主刮刀轉動連接。本發明的食用菌刮削機構的一個用途在于用于自動刮削食用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用菌處理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食用菌刮削機構。
背景技術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常見的食用菌包括各種蘑菇。
食用菌采收后需要經過處理才能銷售。上述處理包括去除食用菌尾部的雜質,或者去除食用菌的頭部的表皮等操作。由于食用菌的形狀并不規則,現有的食用菌的處理需通過手工操作完成。這嚴重地影響到食用菌的處理效率和處理成本。
以食用菌中的雞腿菇為例。雞腿菇,學名毛頭鬼傘,因形狀如同雞腿,肉似雞絲而得名,是近年來人工開發的具有商業潛力的珍稀菌品。
采收雞腿菇時,必須在菌蓋含苞未放,菌環即將或剛剛松動,六七分成熟時的菇蕾期。采收后的雞腿菇需要用刀片刮凈菇腳泥土和菇蓋鱗片。因為采摘后的鮮雞腿菇仍具有生命力,易產生堆積熱,加速菇體老化,因此需要及時刮削根部泥土,減少堆積時間。
現有的雞腿菇處理全部由人力手工完成,采收期需要雇傭大量人力。此外,采收后的雞腿菇需要盡快地進行處理,否則會影響到雞腿菇的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對食用菌進行自動化地刮削的食用菌刮削機構的新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食用菌刮削機構。
該食用菌刮削機構包括第一支座和刀具組件;其中,
所述刀具組件包括主刮刀、輔助刮刀和毛刷,所述主刮刀和所述輔助刮刀被設置為用于刮削食用菌表面的需去除部分,所述毛刷被設置為用于將刮削下來的需去除部分自食用菌表面上刷下;
所述主刮刀安裝在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輔助刮刀和所述毛刷均安裝在所述主刮刀上,且所述輔助刮刀與所述主刮刀轉動連接。
可選地,所述刀具組件還包括輔助刮刀彈性件;
所述輔助刮刀彈性件被設置為用于向所述輔助刮刀提供彈性力,以使得所述輔助刮刀與食用菌的表面浮動接觸;
所述輔助刮刀的至少部分刀刃位于所述主刮刀外,且所述輔助刮刀的刀刃相較于所述主刮刀的刀刃朝向靠近食用菌的方向延伸。
可選地,所述食用菌刮削機構包括多組所述刀具組件;
所述主刮刀的刀刃具有弧形形狀,且各組所述刀具組件的所述主刮刀的刀刃被配置為構成環形形狀;
所述輔助刮刀的刀刃具有弧形形狀,且所述輔助刮刀的刀刃彎曲方向與所述主刮刀的刀刃的彎曲方向不相同;
所述毛刷與食用菌接觸的一端具有弧形形狀,且各組所述刀具組件的所述毛刷被配置為構成環形形狀。
可選地,單組所述刀具組件具有兩件所述輔助刮刀;
兩件所述輔助刮刀的刀刃分別位于所述主刮刀的刀刃的兩端。
可選地,所述刀具組件還包括刀具旋轉驅動單元、刀具安裝件和主刮刀彈性件;
所述刀具旋轉驅動單元安裝在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主刮刀與所述刀具安裝件轉動連接;
所述刀具驅動單元被設置為用于驅動所述刀具安裝件旋轉,以帶動所述主刮刀旋轉,從而使得各組所述刀具組件的所述主刮刀的刀刃形成大小不同的環形形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連云港永強食用菌有限公司,未經連云港永強食用菌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9486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快速檢測汗液中離子濃度的檢測方法
- 下一篇:一種多功能健身康復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