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Nb-Si-C合金棒材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92860.2 | 申請日: | 2017-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2900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7 |
| 發明(設計)人: | 喻吉良;王暉;張如;劉輝;張文;李來平;鄭欣;李延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22C27/02 | 分類號: | C22C27/02;C22C1/02 |
| 代理公司: | 61213 西安創知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譚文琰 |
| 地址: | 710016***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合金棒材 制備 半成品棒材 電子束區域 化合物組成 原子百分比 電弧熔煉 國防工業 航空航天 混合粉末 機械加工 疲勞性能 切割工具 燒結處理 壓力加工 熔煉 高硬度 耐高溫 燒結體 雜質氧 烘干 硅粉 坯料 球磨 碳粉 鑄錠 鈮粉 切割 應用 | ||
1.一種Nb-Si-C合金棒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子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硅10%~20%,碳5%~15%,余量為鈮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制備所述Nb-Si-C合金棒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硅粉、碳粉和鈮粉置于球磨機中,以無水乙醇為分散劑,在轉速為200rpm~300rpm、球料比為(8~12):1的條件下球磨15h~25h,球磨后在真空條件下烘干,得到混合粉末;所述無水乙醇的體積為硅粉、碳粉和鈮粉總質量的2~4倍,無水乙醇體積的單位為mL,硅粉、碳粉和鈮粉總質量的單位為g;所述硅粉的質量純度不小于99.5%,所述碳粉的質量純度不小于99.5%,所述鈮粉的質量純度不小于99.5%;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所述混合粉末壓制成型,得到坯料,然后將所述坯料置于燒結爐中,在真空度小于1×10-2Pa的條件下進行燒結處理,隨爐冷卻后得到Nb-Si-C燒結體;所述燒結處理的溫度為1500℃~1700℃,時間為1h~3h;
步驟三、將步驟二中所述Nb-Si-C燒結體置于真空自耗電弧熔煉爐中,在真空度小于1×10-2Pa的條件下電弧熔煉2~4次,冷卻后得到Nb-Si-C鑄錠,然后將所述Nb-Si-C鑄錠切割加工成半成品棒材;所述電弧熔煉的熔煉電流為9kA~11kA,熔煉電壓為40V~50V;
步驟四、對步驟三中所述半成品棒材進行打磨去除表面雜質氧的化皮,打磨后將所述半成品棒材在真空度小于1×10-3Pa的條件下進行電子束區域熔煉,冷卻后得到Nb-Si-C合金棒材;所述電子束區域熔煉的熔煉電流為1A~2A,熔煉電壓為40kV~50kV。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Nb-Si-C合金棒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子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硅12%~18%,碳8%~12%,余量為鈮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Nb-Si-C合金棒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子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硅15%,碳10%,余量為鈮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4.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Nb-Si-C合金棒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硅粉、碳粉和鈮粉置于球磨機中,以無水乙醇為分散劑,在轉速為200rpm~300rpm、球料比為(8~12):1的條件下球磨15h~25h,球磨后在真空條件下烘干,得到混合粉末;所述無水乙醇的體積為硅粉、碳粉和鈮粉總質量的2~4倍,無水乙醇體積的單位為mL,硅粉、碳粉和鈮粉總質量的單位為g;所述硅粉的質量純度不小于99.5%,所述碳粉的質量純度不小于99.5%,所述鈮粉的質量純度不小于99.5%;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所述混合粉末壓制成型,得到坯料,然后將所述坯料置于燒結爐中,在真空度小于1×10-2Pa的條件下進行燒結處理,隨爐冷卻后得到Nb-Si-C燒結體;所述燒結處理的溫度為1500℃~1700℃,時間為1h~3h;
步驟三、將步驟二中所述Nb-Si-C燒結體置于真空自耗電弧熔煉爐中,在真空度小于1×10-2Pa的條件下電弧熔煉2~4次,冷卻后得到Nb-Si-C鑄錠,然后將所述Nb-Si-C鑄錠切割加工成半成品棒材;所述電弧熔煉的熔煉電流為9kA~11kA,熔煉電壓為40V~50V;
步驟四、對步驟三中所述半成品棒材進行打磨去除表面雜質氧的化皮,打磨后將所述半成品棒材在真空度小于1×10-3Pa的條件下進行電子束區域熔煉,冷卻后得到Nb-Si-C合金棒材;所述電子束區域熔煉的熔煉電流為1A~2A,熔煉電壓為40kV~50kV。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烘干的溫度為100℃~120℃。
6.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燒結處理的溫度為1600℃,時間為2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未經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9286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