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91370.0 | 申請日: | 2017-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238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3 | 
| 發明(設計)人: | 郭立泉;熊大曦;王計平;王沛沛;沈天毓;陳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N5/06 | 分類號: | A61N5/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領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1243 | 代理人: | 汪祖樂,王路豐 | 
| 地址: | 21516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多功能 光子 治療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設備領域,具體涉及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光子治療技術作為一種無創、無副作用的物理治療方式,通過將不同波長的光線照射組織引起組織內部細胞色素團、線粒體等分子一系列的生物效應。這些生物效應具有促進組織傷口愈合、消炎止痛、緩解肌肉組織疲勞以及促進組織修復等功效,因此光子治療技術廣泛應用皮膚科、外科、康復科等疾病的治療。
目前市場上的光子治療和理療產品,大都針對某一類病患采用某一波長光源進行設計,并且在控制方式上以恒定光強或脈沖光強照射,組織長期接受同樣的光刺激后會出現一定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性會大大減弱光子技術治療疾病的效果。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本發明提供的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及其控制方法,采用多個波長發光單元做為光源,采用任意波長實時調控光照強度,智能安全。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包括多光譜光源模塊、光束整形模塊、光源控制模塊、參數監測模塊、人機交互和報警模塊,其中:
所述多光譜光源模塊包括若干不同波長的發光單元,所述發光單元包括以下一種或多種的組合:LED、LEP、LD面光源,
所述光束整形模塊,用以對多光譜光源模塊發出的光進行勻光、準直和調焦;
所述光源控制模塊,用以控制所述多光譜光源模塊的發光策略;
所述參數監測模塊,用以監測所述系統的工作參數,并對所述發光策略進行反饋調控;
所述人機交互和報警模塊,用于參數設置、參數監測結果顯示,以及報警控制;
所述多光譜光源模塊發出的光源經過光束整形模塊作用后向作用區域進行照射,所述光源控制模塊通過參數監測模塊控制多光譜光源模塊的發光策略,所述參數監測模塊與光源控制模塊通訊連接,所述人機交互和報警模塊與光源控制模塊連接。
上述的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其中,所述光束整形模塊包括勻光光學系統和/或準直光學系統、調焦透鏡,其中
所述勻光光學系統,用以將其接收的光源變成均勻光線;
所述準直光學系統,用以將其接收的光源變成準平行光;
所述調焦透鏡,用以調整作用區域照射光斑的大小。
上述的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其中,所述調焦透鏡的工作模式為手動調焦或電動調焦。
上述的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其中,還包括光源監測模塊,用以實時監測作用于作用區域的光源的強度,所述光源監測模塊與光源控制模塊電氣連接。
上述的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其中,還包括溫度傳感器、距離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與光源控制模塊電氣連接;所述距離傳感器與光源控制模塊電氣連接。
上述的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其中,所述人機交互和報警模塊包括人機交互模塊、聲光報警模塊,所述人機交互模塊與光源控制模塊電氣連接;所述人機交互模塊包括按鍵、觸摸顯示屏或語音模塊,所述按鍵、觸摸顯示屏或語音模塊分別于光源控制模塊電氣連接;所述聲光報警模塊與光源控制模塊電氣連接。
上述的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其中,還包括散熱模塊,所述散熱模塊用于多光譜光源模塊的散熱,所述散熱模塊的散熱方式為主動散熱或被動散熱。
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系統初始化;
獲取作用區域需要的光源參數;
按照所述光源參數控制發光單元的發光策略;
通過監測參數實時調控發光單元的發光策略。
上述的復合光多功能光子治療系統的控制方法,其中,還包括:
實時監測作用于作用區域的光源的強度;
實時監測正在工作的發光單元的驅動電流;
判斷所述光源的強度以及驅動電流與光源參數是否相符,如果否,則切斷電源并發出聲光報警;
實時監測光源的照射距離,判斷光源的照射距離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圍內,如果否,則切斷電源并發出聲光報警;
實時監測接受光源照射的皮膚的溫度,判斷該溫度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圍內,如果否,則切斷電源并發出聲光報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913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