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P波段射頻采樣的級聯數字濾波抗通信干擾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090002.4 | 申請日: | 2017-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83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曹剛;許士杰;袁進剛;涂中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濱湖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S7/28 | 分類號: | G01S7/28;G01S7/36;H04B1/00;H04B1/10 |
| 代理公司: | 武漢帥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劉國斌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波段 射頻 采樣 級聯 數字 濾波 通信 干擾 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雷達抗有源干擾領域,特涉及一種基于P波段射頻采樣的級聯數字濾波抗通信干擾方法。本發(fā)明通過將雷達接收的射頻回波信號由ADC芯片直接帶通采樣數字化,采樣后的數字信號進行數字下變頻,經過數字混頻、多級抽取濾波后,得到所需的基帶信號,并且不引入頻譜混疊,達到高性能數字濾波的帶外抑制能力,使得工作頻點以外的通信干擾得以濾除,滿足目標檢測顯示的要求。本發(fā)明使得雷達副瓣進入的同頻段通信干擾可以被有效抑制,提升雷達抗干擾能力,改善錄取檢測畫面。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雷達抗有源干擾領域,特涉及一種基于P波段射頻采樣的級聯數字濾波抗通信干擾方法。
背景技術
對抗同頻段移動通信干擾是雷達在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的現實需求。目前,雷達系統(tǒng)通常都采用超外差式中頻采樣數字接收機,對數字電路要求較低、易于實現。但該方式下需要對信號進行模擬混頻、濾波處理,模擬射頻前端相對比較復雜,靈活性有限,容易產生模擬電路老化、參數漂移等問題,同時模擬濾波器的窄帶信號帶外抑制能力也受限于自身性能,一般情況下,工作頻點±10MHz以外的抑制能力不小于50dB,綜合考慮通信干擾強度、雷達天線副瓣增益、接收機增益、接收機靈敏度等實際情況,難以有效抑制雷達副瓣進入的同頻段通信干擾。
P波段雷達的工作頻段與移動通訊頻段重疊,從而使雷達的目標回波容易受到干擾,采用模擬濾波器時,由于其抑制能力的不足,雷達的總體性能會受到極大影響。以前受限于數字器件的運算能力、采樣頻率等性能水平,射頻信號直接采樣數字化處理的應用還比較少,隨著高性能數字器件的不斷發(fā)展,射頻采樣數字接收機已變?yōu)榭赡埽紫韧ㄟ^高性能的ADC芯片將雷達射頻回波信號直接帶通采樣、數字化處理,然后通過高速傳輸接口將數據傳給處理芯片,使用軟件完成相關的DDC、抽取濾波算法和功能,該種軟件無線電的方式不僅具有高度靈活性、方便設計調試和大大縮短研發(fā)周期的優(yōu)勢,而且具有數字濾波更優(yōu)的窄帶信號帶外抑制能力,能夠有效抑制雷達副瓣進入的同頻段通信干擾,提升雷達抗干擾能力。
發(fā)明內容
針對背景技術中傳統(tǒng)射頻信號模擬混頻、濾波及中頻采樣的性能局限性,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利用射頻采樣技術的級聯數字濾波抗通信干擾方法。本發(fā)明通過將雷達接收的射頻回波信號由ADC芯片直接帶通采樣數字化,采樣后的數字信號進行數字下變頻,經過數字混頻、多級抽取濾波后,得到所需的基帶信號,并且不引入頻譜混疊,達到高性能數字濾波的帶外抑制能力,使得工作頻點以外的通信干擾得以濾除,滿足目標檢測顯示的要求。本發(fā)明使得雷達副瓣進入的同頻段通信干擾可以被有效抑制,提升雷達抗干擾能力,改善錄取檢測畫面。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P波段射頻采樣的級聯數字濾波抗通信干擾方法,順序包括射頻回波信號帶通采樣步驟、第一次DDC抽取濾波步驟、高速數據傳輸步驟、第二次DDC級聯抽取濾波步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射頻回波信號帶通采樣步驟包括:
1.1射頻輸入與采樣頻率產生子步驟;
經過接收前端放大濾波處理的射頻回波信號S(t)輸入ADC,同時通過全相參直接頻率合成器產生所需的采樣頻率f
1.2模數轉換子步驟;
在ADC中利用步驟1.1產生的采樣頻率f
所述的第一次DDC抽取濾波步驟,使用數字混頻技術和2級半帶濾波器完成數據下變頻和抽取濾波,包括下述子步驟:
2.1混頻頻率產生子步驟;
根據采樣頻率f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濱湖電子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武漢濱湖電子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9000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