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利用化學法制備改性瀝青的工藝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087854.8 | 申請日: | 2017-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497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宋叢愷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凱玉盈商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C3/02 | 分類號: | C10C3/02;C10C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700 山東省青島***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氯乙烯 制備改性瀝青 二烯烴 化學法 交聯(lián) 瀝青 改性瀝青 剪切共混 瀝青加熱 穩(wěn)定性能 剪切機 分層 磨細 脫水 制備 | ||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利用化學法制備改性瀝青的工藝,該工藝是先將瀝青加熱脫水,再把磨細的聚氯乙烯、交聯(lián)二烯烴和瀝青一起投入到剪切機中,在交聯(lián)二烯烴的作用下使聚氯乙烯與瀝青剪切共混,制備的改性瀝青穩(wěn)定性能好,不分層。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瀝青產品材料,特別涉及一種改性瀝青及其制備方法,屬于新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交通量迅速增加,汽車軸載增加,車輛大型化、超載及車輛
行駛渠道化等,使公路使用條件日漸提高,瀝青混凝土路面面臨嚴峻的考驗。要解決這
兩個問題,除了優(yōu)化路面結構設計,嚴格控制施工質量之外,還必須有性能優(yōu)異的瀝青
材料。在一些氣候環(huán)境惡劣和交通荷載大的路段,尤其是在一些特殊要求的路面,使用
普通道路瀝青很難滿足使用要求,因此只有采用新工藝生產性能優(yōu)異的瀝青,才能有效
改善瀝青路面質量,滿足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要求,因此,研究新型瀝青己迫在
眉睫。我國地域遼闊,南方與北方氣候差異大,溫度、雨量也不相同,導致瀝青路面的使
用狀況差別很大,瀝青路面破壞的原因差別大。如寒冷地區(qū)對瀝青的低溫性能要求高,
炎熱地區(qū)對瀝青的高溫穩(wěn)定性要求高,潮濕多雨地區(qū)則對瀝青的水穩(wěn)定性要求高。而普
通瀝青并不能滿足所有使用性能要求,必須采用質量好的瀝青,以滿足不同環(huán)境對路面
使用性能的要求。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中石化集團公司和中石油集團公司在國產瀝青研究開發(f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期間研發(fā)出克拉瑪依、歡喜嶺、遼河等六種高等級道路瀝青,這標志著中國無法自主生產重交通道路瀝青歷史的結束。但是國內研究技術還不純熟,設備不完善,生產體系不健全,工藝相對落后。結合國內外瀝青研究狀況,瀝青總產量中的70%-80%都是用蒸餾法生產的,而溶劑法、氧化法、調合法等傳統(tǒng)工藝生產存在一定的缺陷及弊端。通過改進瀝青生產工藝來生產新型道路石油瀝青是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添加聚合物是改性瀝青一種常用的方法,可以通過物理改性法,也可以通過化學改性法。化學改性法是基于瀝青中瀝青質、膠質和聚合物在交聯(lián)劑的作用下進行化學反應。瀝青中的瀝青質、膠質等重組分是個復雜的混合物,芳烴α位上的活潑氫以及烷烴上受熱億易斷裂的C-S鍵等,能產生活性點,這是進行共混的切入點,本發(fā)明通過添加交聯(lián)二烯烴的作用使聚氯乙烯與瀝青共混,制備出的改性瀝青穩(wěn)定性非常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化學法制備改性瀝青的工藝,該制備工藝按如下步驟進行:
⑴先將瀝青盛放器皿中,置于可控溫的油浴加熱脫水,并用玻璃棒輕輕攪拌;
⑵當瀝青停止冒泡時,停止加熱,并把瀝青倒入高速剪切機中;
⑶啟動高速剪切機,控制轉速在500r/min以內;
⑷將聚氯乙烯和交聯(lián)二烯烴按一定比例加入剪切機中;
⑸將剪切機速度提高至600r/min以上,剪切5-15min,即制取一種新型改性瀝青。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先實施例,瀝青脫水加熱溫度不超過100℃。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先實施例,聚氯乙烯和交聯(lián)二烯烴要先磨細,再加入到剪切機中。
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先實施例,聚氯乙烯添加量與瀝青添加量的比例小于1:10。
本發(fā)明具有下列優(yōu)點和特性:
⑴這種瀝青穩(wěn)定性能較好,不分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凱玉盈商貿有限公司,未經青島凱玉盈商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8785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