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新型兩用鍋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086163.6 | 申請日: | 2017-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951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鄭鎮(zhèn)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鎮(zhèn)永 |
| 主分類號: | A47J27/00 | 分類號: | A47J27/00;A47J27/04;A47J36/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捷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531 | 代理人: | 李宏偉 |
| 地址: | 515634 廣東省潮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兩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鍋,特別是一種新型兩用鍋。
背景技術
火鍋是人們愛吃的烹飪方式,但是由于火鍋的鍋底不是清澈的,而且在放入食物后,清湯鍋底也會變得渾濁,這樣人們很難撈到自己想吃的食物,尤其是所剩食物不多時,這就需要一種新型的火鍋用鍋,能夠方便人們將剩余不多的食物撈出;并且對于家庭而言火鍋并不是經(jīng)常使用的,因此火鍋鍋體的利用率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開發(fā)出一種新型的能用于其他用途的火鍋鍋體也是很必要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優(yōu)化且操作簡單的新型兩用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按如下方式實現(xiàn)的:設計一種新型兩用鍋,其包括鍋體本體和用于托起食物的托盤結構,托盤結構包括托盤本體和提手,提手與托盤本體垂直設置,托盤本體設置為可放置在鍋體本體底部且覆蓋鍋體本體底部的托盤本體,提手設置為用手拽著提手可以將托盤本體上提的提手,在實際使用中,將托盤本體放置在鍋體本體底部,提手向上伸出鍋體本體,向鍋體本體內加湯,加入食物,則食物都置于托盤本體上,而提手露出湯面,當需要夾菜時,用手提住提手將托盤本體提出湯面,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鍋內的食物。
進一步的,為了防止向上提出托盤本體時,湯汁灑出,托盤本體設置有垂直貫通孔,其原理相當于火鍋中常用的漏勺,這樣在將托盤本體提出時,湯會順著垂直貫通孔漏回鍋體本體中,不會灑出鍋外。
進一步的,為了本發(fā)明能夠一鍋兩用,不僅能夠用作火鍋,也可以用做蒸鍋,鍋體本體側壁對稱設置有格擋結構,用于將托盤本體懸空架設在鍋體本體上部,這樣變成一個傳統(tǒng)的蒸鍋,在托盤本體下方可以加水,托盤本體上可以放置包子等食物;而托盤本體邊緣設置有與格擋結構相應的豁口,豁口形狀與格擋結構相應,但是大小大于格擋結構,當本發(fā)明用于火鍋時,將托盤本體的豁口對準格擋結構,則可以輕松將托盤本體放置于鍋體本體底部,而本發(fā)明用于蒸鍋時,將托盤本體旋轉,豁口不對準格擋結構,則格擋結構架設住托盤本體,相當于傳統(tǒng)的蒸鍋;豁口和格擋結構的設置不僅能夠達到一鍋兩用的技術效果,而且在吃火鍋時,將托盤本體用提手提起后,也可以旋轉一下,架設在格擋結構上,這樣可以既防止食物煮的太久,又可以保溫,也方便夾取。
進一步的,提手設置為桿狀,與托盤本體垂直。
進一步的,托盤本體設置有提手安裝孔,提手底部設置有卡接部,卡接部與提手安裝孔卡接。
進一步的,所述提手底部設置有外螺紋,并且提手底部設置有內側設置有內螺紋的提手安裝結構,提手安裝結構與提手底部構成螺紋連接,托盤本體設置有提手安裝孔,提手穿過提手安裝孔,提手安裝結構從托盤本體下方與提手底部構成螺紋連接,從而使提手能夠提起托盤本體。
進一步的,為了方便手提,提手頂部設置有握持結構。
進一步的,為了方便手提,提手頂部設置的握持結構為拉環(huán)。
進一步的,提手頂部設置的握持結構為葉片狀。
進一步的,為了本發(fā)明用做蒸鍋時,由于沒有提手,托盤不能較為方便的提出,因此所述托盤本體設置有手提孔,手提孔的直徑設置為1.5cm~2cm,手提孔的設置是為了方便手指插入手提孔,將托盤提起。
進一步的,為了防止用作火鍋的時候從手提孔漏出食物,所述托盤本體設置有手提孔卡接蓋,手提孔卡接蓋與手提孔構成卡接連接。
進一步的,家用鍋的鍋體提手通常通過鉚釘固定在鍋體上,鍋體設置有安裝孔,鍋體提手穿過鍋體,并用鉚釘在鍋體內部固定鍋體提手,則為了使托盤本體能夠配合家中常用的其他鍋體使用,使本發(fā)明的適應性更強,并減少本發(fā)明的部件,所述格擋結構設置為家用鍋現(xiàn)有的用于固定鍋體提手的鉚釘結構。
本發(fā)明的積極效果: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中,提供了一種結構設計優(yōu)化且操作簡單的新型兩用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方案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方案1的鍋體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方案1的托盤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方案1的托盤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方案1的提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現(xiàn)有鍋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方案2的提手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鎮(zhèn)永,未經(jīng)鄭鎮(zhèn)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8616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