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血糖復配米及其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85861.4 | 申請日: | 2017-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970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胡宏海;張泓;戴小楓;王嫻;張春江;張良;劉倩楠;黃峰;田芳;張榮;黃艷杰;徐芬;胡小佳;畢紅霞;吳娛;譚瑤瑤;樊月;張娜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3L7/143 | 分類號: | A23L7/143;A23L33/10;A23L33/125;A23L19/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文紅 |
| 地址: | 1001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血糖 復配米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食品領域,提出一種降血糖復配米,是由包括以下質量份數的原料經熱壓制成:基礎復配粉100份,菊粉5~25份,多糖10~40份,燕麥麩15~50份,糊精5~20份,膳食纖維5~15份;其中所述基礎復配粉由大米粉和馬鈴薯粉組成。本發明還提出所述降血糖復配米的加工方法。本發明的降血糖復配米,是以秈米?馬鈴薯復配粉為主要原料,并添加一定比例的菊粉、大豆多糖、燕麥等輔料,采用雙螺桿多效熱壓分子重構技術制得具有大米粒形狀、質地和口感的降血糖復配米,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種可降低血糖的主食產品,為改善糖尿病人的日常飲食狀況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降血糖的復配大米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糖尿病總體患病率已達9.7%,糖尿病只能進行藥物和食物控制,而市場上可供糖尿病人群選用的主食產品極少,糖尿病治療面臨挑戰。近年來,國內外在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天然產物上已有大量的藥理和臨床研究,發現馬鈴薯、菊粉、大豆多糖、燕麥麩等具有多種生物活性,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和抗氧化功能。馬鈴薯多以鮮食菜用為主,而菊粉、大豆多糖多以膠馕、沖劑、片劑等藥品形態食用。同時,燕麥麩因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口感較差,應用受限。目前,以馬鈴薯全粉、菊粉、大豆多糖、燕麥麩等為原輔料的具有食品形態的主食產品尚未見報道。因此,以秈米、馬鈴薯全粉、菊粉、大豆多糖、燕麥麩等為原輔料,利用雙螺桿多效熱壓分子重構技術,使上述原輔料發生分子交聯重組,制得具有大米粒形狀、質地和口感的新型降糖主食產品,對于改善糖尿病人的日常飲食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針對本領域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降血糖復配米。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通過開發具有降糖功效的復配米產品,以擴大馬鈴薯、菊粉、大豆多糖、燕麥麩等的消費量。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出所述降血糖復配米的加工方法。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降血糖復配米,是由包括以下質量份數的原料經熱壓制成:基礎復配粉100份,菊粉5~25份,多糖10~40份,燕麥麩15~50份,糊精5~20份,膳食纖維5~15份;其中所述基礎復配粉由大米粉和馬鈴薯粉組成。
其中,所述基礎復配粉由大米粉45~65份和馬鈴薯粉35~55份組成,所述大米粉為秈米粉或粳米粉。
其中,所述多糖為大豆多糖、銀耳多糖、海帶多糖、人參多糖、紅景天多糖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膳食纖維為超細膳食纖維,粒度為150~250目。
所述的降血糖復配米,優選地,是由包括以下質量份數的原料經熱壓制成:基礎復配粉100份,菊粉15~25份,多糖15~25份,燕麥麩20~25份,糊精20份,膳食纖維10~15份。
所述降血糖復配米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驟:
(1)雙螺桿多效熱壓,工藝參數如下:螺桿轉速80-130rpm,機筒溫度依次為1效熱壓區50-70℃,2效熱壓區55-85℃,3效熱壓區60-90℃,4效熱壓區90-120℃,5效熱壓區65-90℃,6效熱壓區45-70℃;
(2)老化和干燥:熱壓得到的物料經過老化工藝,老化的溫度3-10℃,時間6-12小時;然后干燥,干燥的溫度為30~60℃,干燥時間10~15小時。
其中,步驟(1)雙螺桿多效熱壓時的喂料轉速為25-65rpm,液體泵轉速為20-55rpm,切粒轉速為45-80rpm。
進一步地,步驟(1)雙螺桿多效熱壓后,將物料經切粒裝置切割為大米粒形狀。
優選地,步驟(2)所述的干燥為三段干燥,其中一段干燥的溫度為50℃,濕度80%,時間1小時;二段干燥的溫度為55℃,濕度85%,時間2小時;三段干燥的溫度為35℃,濕度70%,時間10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8586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超載檢測系統
- 下一篇:可調整的視覺感應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