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主題為洞天福地的鈞瓷工藝品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082956.0 | 申請日: | 2017-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021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現(xiàn)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禹州市正玉鈞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5/622 | 分類號: | C04B35/622;C04B35/64;C03C8/14;B44C3/04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多邦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1141 | 代理人: | 武順營 |
| 地址: | 46167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主題 洞天福地 工藝品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工藝美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采用鈞瓷制作的主題為洞天福地的工藝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陶瓷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鈞瓷又是中華陶瓷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鈞瓷具有“進窯一色,出窯萬彩”等獨特的特色,是其他陶瓷工藝品無法實現(xiàn)和比擬的;洞天福地,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仙人居住場所,以描繪其環(huán)境幽靜,景色奇特,遠離塵世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如圖1,作品中采用圓弧形的外圈象征山洞的外圍,形成環(huán)形,在環(huán)形內(nèi)部,其上下部分都有仿照自然鐘乳石的造型,七色彩為五彩斑斕,環(huán)形與鐘乳石的結合處成玉質(zhì)感;由于其造型復雜,色彩難以控制,在現(xiàn)有鈞瓷工藝制作過程中成品率低,不容易表現(xiàn)設計思想。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更好體現(xiàn)洞天福地鈞瓷工藝品的設計風格和思想,本發(fā)明提出一種主題為洞天福地的鈞瓷工藝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制作坯型;2、修整坯型;3、素燒;4、施釉;5、燒制;所述的步驟1是將表現(xiàn)山洞的外環(huán)、洞內(nèi)上部的鐘乳石、洞內(nèi)下部的鐘乳石分別制作模具,采用注漿方法制分別作出坯型;所述的步驟2是將步驟1中制作好的坯型采用人工修整,保持其自然形態(tài),并將分別制作的型坯粘接一起,修整粘接接縫,并陰涼處晾干;所述的步驟3是將晾干后的坯型放入素燒窯中進行素燒;在970°C-1000°C的溫度下燒制4.5-6小時,停火自然冷卻10個小時;所述的步驟4是將步驟3素燒后的完好坯型將外環(huán)和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和洞內(nèi)下部鐘乳石分別施釉;所述的施釉方法是外環(huán)采用浸釉,其釉色采用紫紅色;所述的釉料包括磁石5%-10%,本藥10%-15%,黃長石20%-30%,滑石1%-5%,方解石10%-20%,鈉長石10%-20%,玻璃10%-20%,孔雀石3%-5%,氧化錫0.5%-2%;將所有釉料粉碎混合后加水制成釉漿,對外環(huán)進行浸釉,其粉碎細度為200-400目,浸釉厚度0.8-1毫米;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采用噴釉的方法進行施釉,其噴釉過程中應保證釉漿充足,有釉漿沿鐘乳石自然流下,形成垂絲;所述的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采用青色釉色;所采用的釉料包括臨汝長石10%-20%,湖南長石10%-20%,石英20%-30%,方解石10%15%,氧化鋅5%-15%,青堿1%-5%,蘇州土1%-5%,;所述的洞內(nèi)下部鐘乳石采用多種色彩,包括醬色,青色,花斑釉色;所述的洞內(nèi)下部鐘乳石采用刷釉的方法進行施釉,有利于采用不同釉色;其中醬色釉料中包括黃長石10%-20%,本藥10%-20%,石英15%-25%,方解石10%-20%,氧化鐵8%-15%;將其粉碎混合后加水制成醬色釉漿漿料,過濾后采用刷子進行刷釉;所述的青色采用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的配色釉漿;所述的花斑鲉色采用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的青色釉料中加入8%-15%的氧化鐵制成;刷釉過程中在洞內(nèi)下部鐘乳石的上部尖端處向上拉出釉絲;施釉后將坯型曬干;所述的步驟5是將步驟4施釉后的坯型,放入窯內(nèi)燒制,采用傳統(tǒng)煤燒窯進行燒制;所述的燒制工藝過程包括從點火均勻升溫到1000°C燒制5-6個小時,對釉料進行初步氧化;從1000°C-1080°C燒制1個小時,對釉料進行重還原;從1080°C-1260°C燒制3-5小時,對釉料進行輕還原;從1260°C-1290°C燒制1小時,對釉料進行較重還原;然后降溫,當窯溫降溫到自然溫度時,出窯進行揀選。
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夠把鈞瓷特點充分體現(xiàn)在洞天福地造型設計上,色彩豐富,造型逼真,成品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外形示意圖
1.外環(huán),2.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3.洞內(nèi)下部鐘乳石。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詳細的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現(xiàn)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本例中選用作品高度450毫米,寬度350毫米,下部厚度120毫米,上部厚度60毫米,外環(huán)1呈鴨蛋形的結構;按照步驟1,2,本例中選用禹州當?shù)氐奶胀粒凑毡拘袠I(yè)通用的方法制作模型和模具,再制作漿料,將外環(huán)1和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2和洞內(nèi)下部鐘乳石3分別制出坯型,并采用本行業(yè)通用的方法按照設計造型,粘接一起,并將接縫和外觀修整,晾干后備用;將晾干后的坯型外表打磨光滑,放入素燒窯內(nèi)按照步驟3的方法進行素燒,本例中采用990°C的溫度燒制5小時;按照步驟4,將步驟3素燒后的完好坯型將外環(huán)1和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2和洞內(nèi)下部鐘乳石3分別施釉;所述的施釉方法是外環(huán)采用浸釉,其釉色采用紫紅色;所述的釉料包括磁石8%,本藥15%,黃長石20%,滑石3%,方解石16%,鈉長石12%,玻璃11%,孔雀石3.5%,氧化錫1%;將所有釉料粉碎混合后加水制成釉漿,對外環(huán)1進行浸釉,其粉碎細度為350目,浸釉厚度1毫米;本例中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2采用噴釉的方法進行施釉,其噴釉過程中應保證釉漿充足且不易太粘稠,以保證有釉漿沿鐘乳石自然流下,形成垂絲;本例中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2采用青色釉色;所采用的釉料包括臨汝長石18%,湖南長石13%,石英25%,方解石13%,氧化鋅8%,青堿2%,蘇州土1.5%,;本例中采用洞內(nèi)下部鐘乳石3采用多種色彩,包括醬色,青色,花斑釉色;將洞內(nèi)下部鐘乳石3采用刷釉的方法進行施釉,間隔刷釉,有利于采用不同釉色;其中醬色釉料中包括黃長石15%,本藥18%,石英20%,方解石15%,氧化鐵12%;將其粉碎混合后加水制成醬色釉漿漿料,過濾后采用刷子進行刷釉;本例中青色采用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2的配色釉漿;本例中花斑鲉色采用洞內(nèi)上部鐘乳石2的青色釉料中加入12%的氧化鐵制成;刷釉過程中在洞內(nèi)下部鐘乳石的上部尖端處向上拉出釉絲;施釉后將坯型曬干;本例中步驟5是將步驟4施釉后的坯型,放入窯內(nèi)燒制,采用傳統(tǒng)煤燒窯進行燒制;所述的燒制工藝過程包括從點火均勻升溫到1000°C燒制5個小時,對釉料進行初步氧化;從1000°C-1080°C燒制1個小時,對釉料進行重還原;從1080°C-1260°C燒制3.5小時,對釉料進行輕還原;從1260°C-1290°C燒制1小時,對釉料進行較重還原;然后降溫,當窯溫降溫到自然溫度時,出窯進行揀選;這樣能夠簡化模型和模具的制造難度;施釉方法能夠使各部分色彩不同,顯現(xiàn)多彩氛圍,在鐘乳石上拉出釉質(zhì)懸絲,更加逼真,燒制溫度和時間的控制,便于各部分各種色釉的均化融合,與坯型結合牢固,避免產(chǎn)生開裂和釉色流失,提高成品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禹州市正玉鈞窯有限公司,未經(jīng)禹州市正玉鈞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8295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