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扭桿襯套耐磨性的方法及扭桿襯套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82912.8 | 申請日: | 2017-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970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6 |
| 發明(設計)人: | 蔣仲三;雷軍玉;馮萬盛;陳俊輝;羅俊;曾先會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F5/24 | 分類號: | B61F5/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碩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412007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襯套 耐磨性 方法 | ||
1.一種提高扭桿襯套耐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扭桿襯套設計成外部為定位套(1)、內部為摩擦套(2)、一端有密封圈(3)的結構,使用摩擦套(2)實現扭轉及軸向方向的低阻力自由運動,使用定位套(1)實現垂向、縱向及偏轉方向柔性定位,使用密封圈(3)保護摩擦套(2)與扭桿軸之間的配合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扭桿襯套耐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1)為外部為金屬外套(11)、橡膠中套(12、)內部為金屬內套(13)的結構,通過在金屬內套(13)的一端靠近端部的內側設置環形凹槽(131),在密封圈(3)外側的相應位置設置環形凸槽(31),將密封圈(3)的環形凸槽(31)壓入金屬內套(13)的環形凹槽(131)后將密封圈(3)固定在扭桿襯套的一端以進行密封。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扭桿襯套耐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套(2)為外部為增強層(21)、內部為摩擦層(22)的結構,摩擦層(22)包括整體式摩擦層(221)和分段式摩擦層(222)兩種結構,整體式摩擦層(221)整體承載面大,單位面積受力小,使用壽命高;分段式摩擦層(222)中有空隙圈(223),在惡劣的運行環境中使用,空隙圈(223)用于儲存異物,避免異物對扭桿軸及摩擦套(2)的損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扭桿襯套耐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套(2)的外徑大于定位套(1)的內徑,當摩擦套(2)壓入定位套(1)后摩擦套(2)與定位套(1)之間過盈配合,過盈力大于扭桿軸橫向運動施加給摩擦套(2)的橫向摩擦力,摩擦套(2)與扭桿軸之間為間隙滑動配合。
5.一種扭桿襯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套(1)、摩擦套(2)和密封圈(3),其中定位套(1)、摩擦套(2)和密封圈(3)均為圓筒狀,摩擦套(2)和密封圈(3)均位于定位套(1)的內部,且摩擦套(2)的高度小于定位套(1)的高度,密封圈(3)位于定位套(1)高出摩擦套(2)的位置,密封圈(3)與摩擦套(2)相鄰。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扭桿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1)包括金屬外套(11)、橡膠中套(12)和金屬內套(13),金屬內套(13)位于橡膠內套(12)內部,且金屬內套(13)高出摩擦套(2)的位置靠近端部的內側設有環形凹槽(131),密封圈(3)外側的相應位置設有環形凸槽(31),環形凹槽(131)與環形凸槽(31)相匹配。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扭桿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套(2)包括增強層(21)和摩擦層(22),摩擦層(22)位于增強層(21)的內部,摩擦層(22)厚度為0.5-1.5mm。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扭桿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層(22)為整體式摩擦層(221),為一個整體的圓筒;
或者摩擦層(22)為分段式摩擦層(222),分段式摩擦層(222)的兩端為圓筒狀,中間位置有用于儲存異物的環形空隙圈(223)。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扭桿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1)的內徑小于摩擦套(2)的外徑,定位套(1)與摩擦套(2)之間過盈配合。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扭桿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的內徑小于扭桿軸的外徑,密封圈(3)與扭桿軸之間過盈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8291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轉向架及物流運輸車
- 下一篇:風缸模組和地鐵車輛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