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dead SaCas9-Fok1系統及其構建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81215.0 | 申請日: | 2017-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488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明(設計)人: | 黃雨亭;祝海寶;羅思施;陶米林;梁福才;劉方方;唐憶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赤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5/90 | 分類號: | C12N15/90;C12N9/22;A61K31/7105;A61K48/00;A61P31/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宋靜娜;郝傳鑫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構建 打靶效率 空間位阻 重組質粒 傳統的 應用 配合 替代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dead SaCas9?Fok1系統及其構建方法與應用,由于SaCas9分子量小,p?dead SaCas9?Fok1重組質粒利用dead SaCas9替代傳統的dead SpCas9,降低SpCas9空間位阻對Fok1相互結合的影響,從而提高其打靶效率;dead SaCas9?Fok1系統需要配合2個21nt的Sa?sgRNA共同作用,Sa?sgRNA長于Sp?sgRNA(20nt),且SaCas9識別的PAM序列為6nt,長于SpCas9的PAM(3nt),所以當dead SaCas9?Fok1配合兩個Sa?sgRNA使用,進一步降低了脫靶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因編輯系統,尤其是一種dead SaCas9-Fok1系統及其構建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于研究和生產中,是目前公認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第一代,ZFN;第二代,TALEN;第三代,CRISPR)。相對于ZFN、TALEN等技術,CRISPR具有明顯的優勢,例如構建簡單、效率高使用成本低。根據細菌來源不同,目前已經研發出不同類型的CRISPR酶系統,例如SpCas9、SaCas9、NmCas9以及StCas9系統等,但所有的CRISPR系統均包含以下幾個部分,如圖1所示:1)PAM位點,位于靶序列的下游,只有幾個nt(例如,SpCas9/NGG;SaCas9/NNGRRT),根據此位點來選取靶序列;2)sgRNA,識別并與切割位點結合的序列,一般在20nt左右;3)TracrRNA,連接于sgRNA之后的一段回文RNA序列;4)Cas9內切酶,含有2個獨特的活性位點,分別為在氨基末端的RuvC和蛋白質中部的HNH。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的工作原理見圖1所示,sgRNA、tracrRNA和Cas9組成復合體,識別并結合于sgRNA互補的序列,然后解開DNA雙鏈,形成R-loop,使sgRNA與互補鏈雜交,另一條鏈保持游離的單鏈狀態,然后由Cas9中的HNH活性位點剪切sgRNA的互補DNA鏈,RuvC活性位點剪切非互補鏈,最終引入DNA雙鏈斷裂(DSB)。
CRISPR基因編輯具有以下特點:1、PAM序列一般只有幾個nt,統計發現其在基因組中出現的頻率很高,例如SpCas9/NGG在基因組中每35nt左右就會出現一次。2、sgRNA序列只有20nt左右,雖然使得我們在基因組中很容易選取靶向位點(針對相同長度的DNA序列,相對于ZFN、TALEN技術而言,CRISPR更容易選取到靶向位點),但20nt左右的識別序列比較短,基因組中很容易出現相似的序列。綜上原因,CRISPR在科研上更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但站在應用的角度,CRISPR的缺點在于不僅可以切割靶向序列,同時也可能切割同源性較高的非靶向序列,即出現脫靶現象。此外還有研究發現,CRISPR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忍受sgRNA與靶位點的錯配,即靶向位點不需要完全與sgRNA序列配對,也可以被識別和切割,導致CRISPR可能出現更嚴重的脫靶現象。脫靶現象直接關系著CRISPR技術在臨床使用上的安全風險,嚴重阻礙了該技術往臨床應用方向的發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赤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赤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812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