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扣式鋰離子電池用殼體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80947.8 | 申請日: | 2017-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464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0 |
| 發明(設計)人: | 周曉玲;何安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能銳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02 | 分類號: | H01M2/0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善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4383 | 代理人: | 羅娟 |
| 地址: | 518106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街道***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鋰離子電池 殼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鋰離子電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扣式鋰離子電池用殼體。
背景技術
紐扣電池(button cell)也稱扣式電池,是指外形尺寸象一顆小紐扣的電池,一般來說厚度較薄(相對于柱狀電池如市場上的5號AA等電池)。紐扣電池是從外形上來對電池來分,同等對應的電池分類有柱狀電池、方形電池、異形電池。
扣式電池的外表為不銹鋼材料,并作為正極,其負極為不銹鋼的圓形蓋,正極與負極間有密封環絕緣,密封環用PP或PET制成,密封環除起絕緣作用外,還能阻止電解液泄漏。
隨著智能穿戴產品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人們對于小體積的鋰離子二次可充電電池的需求也越來越廣。故而扣式電池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智能穿戴產品,比如耳機等,提高扣式電池的容量是目前需要解決的一大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扣式鋰離子電池用殼體,采用該結構有利于提高扣式電池的容量。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新型扣式鋰離子電池用殼體,其包括:第一電極殼、第二電極殼,
其中所述第一電極殼包括,位于由金屬制成的第一電極端蓋、以及第一環形壁體,
在所述第一環形壁體上還排布有貫穿的通孔,在所述第一環形壁體外完全包覆有絕緣膠層,并且所述絕緣膠層充滿各所述通孔,所述絕緣膠層為一體化結構;所述第二電極殼包括,由金屬制成的第二電極端蓋、以及第二環形壁體,
所述第一環形壁體、第二環形壁體內外相嵌套,所述第一電極端蓋與所述第二電極端蓋相對,所述絕緣膠層間隔在所述第一電極殼、第二電極殼之間的接觸部位之間。
可選地,所述通孔邊緣光滑。
可選地,所述通孔采用蝕刻工藝形成。
可選地,所述通孔的直徑為0.1~1mm,誤差為±0.03毫米。
可選地,所述絕緣膠層通過注塑固化形成在所述第一環形壁體外。
可選地,所述第一電極殼外的所述絕緣膠層、第二電極殼相互過盈配合嵌套連接。
可選地,在所述絕緣膠層與所述第二電極殼相接觸的外壁,設置有一坡度與所述第二電極殼套接方向相一致的平面斜坡,在所述平面斜坡部位,所述絕緣膠層往靠近所述第一電極端蓋方向的厚度線性變厚。
可選地,在所述第一電極殼、第二電極殼之間還過盈間隔有絕緣膠環,
所述絕緣膠環在所述第一電極殼、第二電極殼擠壓下呈彈性形變狀態。
可選地,所述絕緣膠環與所述絕緣膠層為一體,凸起在所述絕緣膠層的外壁。
可選地,所述絕緣膠環與所述絕緣膠層相獨立,套接在所述絕緣膠層的外壁。
可選地,所述第一環形壁體、第二環形壁體均為平直無卷邊狀。
可選地,所述第一電極端蓋、以及第一環形壁體為一體化結構。
可選地,所述第二電極端蓋、以及第二環形壁體為一體化結構。
可選地,所述第一環形壁體、和/或第二環形壁體的壁厚為(0.2±0.03) 毫米。
可選地,所述第一電極端蓋、和/或第二電極端蓋的厚度為(0.2±0.03) 毫米。
可選地,所述第一電極殼為正極,所述第二電極殼為負極。
由上可見,采用本發明實施例技術方案,在本實施例的扣式鋰離子電池中,由于在第一環形壁體外完全緊密包裹有一體化的絕緣膠層,相對于現有技術,采用該結構,有利于降低第一電極殼、第二電極殼的厚度及其之間的間隔,有利于增大扣式鋰離子電池,在既定鋰離子電池規格基礎上,提高扣式電池的容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扣式電池用殼體的組裝立體透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的第一電極殼與絕緣膠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電池殼中的第二電極殼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俯視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6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的B-B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1電池殼中的第一電極殼的金屬基殼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8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8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1:第一電極殼; 102:第一電極端蓋
103:第一環形壁體; 104通孔
201:第二電極殼; 202:第二電極端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能銳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能銳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8094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