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汽車尾氣凈化技術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080384.2 | 申請日: | 2017-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511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泳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泳 |
| 主分類號: | F01N3/28 | 分類號: | F01N3/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00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助催化劑 制備 汽車尾氣凈化 熱處理 烘干 乳化 催化穩(wěn)定性 貴金屬材料 三元催化劑 貴金屬 材料漿料 分散效果 漿料涂覆 熱穩(wěn)定性 尾氣處理 晾干 催化劑 申請 | ||
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汽車尾氣凈化技術,包括如下步驟:1)提供載體、貴金屬材料和助催化劑材料;2)將助催化劑材料漿料乳化;3)將乳化后的漿料涂覆于載體上,晾干,烘干;4)將烘干后的產物進行熱處理;5)熱處理完成后,即得三元催化劑產物。本申請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簡單,貴金屬和助催化劑的分散效果好,制備的催化劑具有較好的熱穩(wěn)定性,尾氣處理時具有較好的催化穩(wěn)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汽車尾氣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尾氣凈化技術。
背景技術
汽車尾氣的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利用安裝在排氣系統(tǒng)的催化劑可以將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氮氧化物還原成無毒的氮氣,實現(xiàn)尾氣的凈化,目前這催化劑通常為三元催化劑。三元催化劑由兩部分組成:載體和覆于載體上的活性催化物質;活性催化物質通常選用貴金屬,如鉑、鈀和銠的一種或幾種,另外添加氧化材料等。
目前的汽車尾氣凈化技術中,多采用涂覆活性物質,涂覆后進行烘干和焙燒,采用這種熱處理時,貴金屬活性組分分散梯度較大、高熱穩(wěn)定性比較差,生產工藝時間較長,產品性能一致性很難達到目標。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三元催化劑制備方法,采用梯度溫度的處理方法,解決目前制備三元催化劑貴金屬組分分散梯度較大等問題,同時制備的三元催化劑具有優(yōu)秀的尾氣凈化效果。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汽車尾氣凈化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提供載體、貴金屬材料和助催化劑材料;
2)將助催化劑材料制備的漿料乳化;
3)將步驟2)乳化后的漿料涂覆于載體上,晾干,烘干;
4)將烘干后的產物進行熱處理,曲線熱處理參數(shù):60min內,溫度由70℃升至150℃;30min內,溫度由150℃升至350℃;最后熱分解:350℃60min;
5)然后置入貴金屬材料制備的溶液中過液,曲線溫度參數(shù):60min內溫度由350℃升至500℃;焙燒:500℃120min;曲線冷卻:60min內,由500℃將至150℃;
6)熱處理完成后,即得三元催化劑產物。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還包括如下步驟:烘干后產物檢測;檢測合格后進行步驟4),檢測不合格后進行重新涂覆。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2)中漿料乳化時間為35min。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中晾干時間為至少8小時。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中漿料乳化時,進行檢測粘度和酸堿度,并進行調整。進一步地,所述的漿料的最終粘度為25-26mPa.s,pH值為3-4。
其中,貴金屬選用鈀、銠或鉑的混合物,助催化劑包括儲氧材料和助劑等,選用氧化鋁、擬薄水鋁石、鈰鋯粉、可溶性鋇鹽、硝酸等化合物。載體采用蜂窩狀載體。
本發(fā)明中,采用汽車尾氣凈化技術中,助催化劑(儲氧材料)涂覆于在載體后,進行熱處理了,并進行過貴金屬溶液(貴金屬材料溶解于硝酸溶液中所制成),進行貴金屬的涂覆;
熱處理采用梯度溫度的方式,包括烘干、分解、過液、焙燒和冷卻等步驟,尤其是烘干、過液和冷卻過程的梯度升溫,烘干分為兩個溫度步驟,先進行70-150℃,然后再進行較高溫度烘干,在進行350℃的分解,隨后在進行較高溫度的過液,焙燒完成后,進行梯度溫度的冷卻;這種梯度溫度進行的熱處理,使貴金屬組分分散較好,熱穩(wěn)定性較好,同時形成的三元催化劑保持優(yōu)秀的尾氣凈化處理效果。
本申請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簡單,貴金屬和助催化劑的分散效果好,制備的催化劑具有較好的熱穩(wěn)定性,尾氣處理時具有較好的催化穩(wěn)定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泳,未經(jīng)張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8038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