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裝配式剪力墻坐漿層缺陷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74920.8 | 申請日: | 2017-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419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運林;陳旭東;侍晶晶;胡章桂;王霽云;潘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9/04 | 分類號: | G01N29/04;G01N2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2300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配式 剪力 墻坐漿層 缺陷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裝配式剪力墻坐漿層缺陷檢測方法,該檢測方法應用組合式檢測裝置進行檢測,組合式檢測裝置包括底部支撐板和下部構件,底部支撐板頂部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安裝外框,安裝外框內壁的上下之間通過固定塊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一滑動豎桿和第二滑動豎桿,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該裝配式剪力墻坐漿層缺陷檢測方法,解決了現有的裝配式剪力墻通過常規無損檢測技術操作不方便,無法檢測出構件連接處施工質量的問題,達到了無損檢測坐漿層構件連接處施工質量,且可以對坐漿層存在的缺陷進行判別的目的,而且最大限度保證測試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并且有效降低由于人工操作導致的測試誤差,降低了人員的工作強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裝配式剪力墻坐漿層缺陷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節能減排和住宅產業化的發展及要求,裝配式結構的優點重新得到重視。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技術通過工廠預制、現場裝配,可以縮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證建筑物質量、節約能源與資源、減少建筑垃圾對于環境的不良影響。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將是國際住宅建筑行業發展的主流。剪力墻構件是高層房屋剪力墻結構的主要受力構件,也是其首要抗震耗能構件。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整體性能及抗震性能取決于裝配式剪力墻構件的強度、剛度及延性。裝配式剪力墻墻體構件中位于豎向拼縫處的橫向連接構造和性能直接決定了剪力墻構件及其整體結構的整體性、承載能力及變形能力。裝配式建筑具有環保、快捷、構件制作質量好等優點,目前在住宅產業化中得到越來廣泛的應用。裝配式建筑構件尤其是豎向承重構件的連接質量關系到整個結構的安全及抗震性能,比如在裝配式剪力墻構件連接處的坐漿質量(空洞、脫層等)將會影響到剪力墻結構的抗剪承載能力,同時也會影響到連接處的混凝土及鋼筋的耐久性。由于坐漿層約2cm厚,現有的常規無損檢測技術操作不方便,無法檢測出該部分的施工質量,工程質量處于不可控狀態,因而研發出檢測拼接處是否存在空洞、脫層等質量缺陷的無損檢測方法顯得尤為急迫。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裝配式剪力墻坐漿層缺陷檢測方法,解決了現有的裝配式剪力墻通過常規無損檢測技術操作不方便,無法檢測出構件連接處的施工質量,從而對是否存在空洞、脫層等質量缺陷無法確定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裝配式剪力墻坐漿層缺陷檢測方法,該檢測方法應用組合式檢測裝置進行檢測,所述組合式檢測裝置包括底部支撐板和下部構件,所述底部支撐板頂部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安裝外框,所述安裝外框內壁的上下之間通過固定塊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一滑動豎桿和第二滑動豎桿,所述第二滑動豎桿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相互對稱的齒塊,所述第二滑動豎桿的表面滑動連接有上下移動裝置,所述上下移動裝置左側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橫板,所述支撐橫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小錘敲擊裝置,所述支撐橫板的后部與第一滑動豎桿滑動連接,所述底部支撐板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電池箱,所述電池箱的內壁安裝有蓄電池,所述電池箱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信號放大器,所述信號放大器頂部的左側固定連接有無線信號接收器,所述信號放大器的右側設置有分析計算機,所述下部構件的頂部設置有坐漿層,所述坐漿層的頂部設置有預留孔墻體,所述坐漿層的表面設置有信號接收傳感器,所述信號接收傳感器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無線信號發射器。
所述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信號接收傳感器固定在被檢測預留孔墻體的表面,并將小錘敲擊裝置移動至與信號接收傳感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小錘敲擊裝置與信號接收傳感器的距離為3-5厘米。
步驟二,用小錘敲擊裝置沖擊被檢測預留孔墻體的表面,所述信號接收傳感器接收振動反射信號并將反射信號傳遞給信號放大器,信號放大器對接收的反射信號進行放大并存儲,所述分析計算機讀取信號放大器存儲的信號。
步驟三,用同樣的方法沖擊預留孔墻體的中間區域或者至少遠離坐漿層0.3T(T為預留孔墻體厚度)處的位置,并用同種處理方法進行信號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建筑大學,未經安徽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7492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