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抗變形瀝青路面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74857.8 | 申請日: | 2017-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166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吳正光;夏炎;曹佳偉;王亞昀;王欣悅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C7/26 | 分類號: | E01C7/26;E01C7/35;C04B26/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吳茂杰 |
| 地址: | 22600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變形 瀝青路面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半剛性路面結構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不易產生車轍變形和橫向剪切變形,道路使用壽命長的高抗變形瀝青路面結構。
背景技術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高等級公路的里程不斷增加。為適應高等級公路重交通、重載對道路的要求,一種以無機結合料穩定粒料累為基層、瀝青混凝土為面層的“半剛性路面”被大量應用于高等級公路。
半剛性路面的結構如中國發明專利“一種瀝青路面結構”(申請號:201510914731.1,申請日:2015.12.13)所述,包括面層、聯接層、基層、底基層和土層,所述面層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乳化瀝青稀漿封層和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所述聯接層為瀝青層,所述基層為工業廢渣復合混凝土層,所述底基層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和碎石底基層。但隨著交通量、重載、超載車輛的急劇增長,上述傳統半剛性路面由于面層礦料強度低,瀝青等級低以及沒有摻加外加劑等原因,路面產生較大的車轍變形、波浪、擁包以及橫向剪切破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抗變形瀝青路面結構,不易產生車轍變形和橫向剪切變形,道路使用壽命長。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高抗變形瀝青路面結構,鋪設于土基上方,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瀝青面層1、基層2和底基層3,所述瀝青面層1包括表面磨耗層11、中面層12和下面層13,所述表面磨耗層11采用SMA-13級配瀝青混合料,所述中面層12采用Superpave-20級配瀝青混合料,所述下面層采用Superpave-25級配瀝青混合料13;所述基層2為抗變形半剛性基層,采用為抗變形水泥穩定碎石;所述底基層3為級配碎石。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特點為:
抗橫向和豎向變形能力強,不易產生車轍變形和橫向剪切變形,道路使用壽命長。主要原因是瀝青路面結構的表面磨耗層主要發生橫向剪切變形病害,在骨架密實型級配SMA-13瀝青混合料中摻加木質素纖維提高其抗剪切變形能力;瀝青路面結構的中面層主要發生高溫車轍變形病害,在Superpave-20級配瀝青混合料中摻加PR PLAST S抗車轍劑提高其高溫穩定性。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高抗變形瀝青路面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瀝青面層,2基層,3底基層,11表面磨耗層,12中面層,13下面層。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高抗變形瀝青路面結構,鋪設于土基上方,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瀝青面層1、基層2和底基層3;
所述瀝青面層1包括表面磨耗層11、中面層12和下面層13,所述表面磨耗層11采用SMA-13級配瀝青混合料,所述中面層12采用Superpave-20級配瀝青混合料,所述下面層采用Superpave-25級配瀝青混合料13;
所述基層2為抗變形半剛性基層,采用為抗變形水泥穩定碎石;
所述底基層3為級配碎石。
優選地,所述表面磨耗層11的厚度為35~50mm,所述中面層12的厚度為50~70mm,所述下面層13的厚度為70~90mm,所述抗變形半剛性基層2的厚度為200~250mm,所述底基層3的厚度為150~200mm。
優選地,所述表面磨耗層11采用的SMA-13級配瀝青混合料的組成及質量比為:
SBS改性瀝青:第一礦料:木質素纖維=6.0~6.2:100:0.3~0.4,公稱最大粒徑尺寸為13.2mm。
優選地,所述第一礦料包括分別占礦料總質量41%、32%、0%、20%和7%的1號料、2號料、3號料、4號料和礦粉;
所述1號料、2號料和3號料為玄武巖,4號料為石灰巖,礦粉為磨細的石灰巖。
優選地,所述木質素纖維含水率<5%,耐熱能力可達280℃。
優選地,所述中面層12采用的Superpave-20級配瀝青混合料的組成及質量比為:
SBS改性瀝青:第二礦料:PR PLAST S抗車轍劑=4.2~4.4:100:0.4~0.6,公稱最大粒徑尺寸為19.0mm。
優選地,所述第二礦料包括分別占礦料總質量22%、39%、13%、25%和1%的1號料、2號料、3號料、4號料和礦粉;
所述1號料、2號料和4號料為石灰巖,3號料為玄武巖,礦粉為磨細的石灰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大學,未經揚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7485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