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鄰居節點發現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72344.3 | 申請日: | 2017-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891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良銀;魏亮雄;張媛媛;王浩;王偉;郭敏;劉詩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40/24 | 分類號: | H04W40/24;H04W5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唐維虎 |
| 地址: | 610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鄰居 節點 發現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鄰居節點發現方法及系統。所述方法應用于傳感網中,所述傳感網包括能量有限的多個節點,所述鄰居節點發現方法包括:設定每個節點的時間周期;每個所述節點按照所述時間周期規定的模式工作,在時間周期中的第一蘇醒時隙和第二蘇醒時隙節點蘇醒,在所述時間周期的其它時隙中保持休眠;第一節點和第二節點在其中一個時間周期內實現第一節點的第一蘇醒時隙與第二節點的第一蘇醒時隙交叉,或第一節點的第一蘇醒時隙與第二節點的第二蘇醒時隙交叉,所述第一節點與第二節點在蘇醒時隙交叉期間實現節點發現,其中所述第一節點是指傳感網中的其中一個節點,第二節點是指傳感網中的另一個節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網絡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鄰居節點發現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無線傳感網絡中,鄰居發現是網絡構建的第一步,但是鄰居節點的發現需要在節點都為蘇醒狀態時才能夠實現發現數據的傳輸與接收。但是傳感網中的節點一般是由電池供電,但是電池的容量有限,且更換麻煩,導致節點能量十分有限,因此節點一般不能采用一直保持蘇醒的狀態以實現鄰居節點的發現。但是節點在多數時間中保持休眠狀態會導致節點的發現效率低下。因此,一種在能耗較低的條件下實現鄰居節點發現是迫切需求的。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鄰居節點發現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鄰居節點發現方法,應用于傳感網中,所述傳感網包括多個節點,所述鄰居節點發現方法包括:
設定每個節點的時間周期,所述時間周期包括一個或多個子周期,所述子周期中包括第一蘇醒時隙、多個第二蘇醒時隙和休眠時隙,所述第一蘇醒時隙和第二蘇醒時隙的長度不同,所述第一蘇醒時隙分布在所述子周期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二蘇醒時隙分布在所述子周期的前半周期,所述第一蘇醒時隙的長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蘇醒時隙的長度與半周期內的任意兩個相鄰的第二蘇醒時隙之間的休眠時隙長度之和;
每個所述節點按照所述時間周期規定的模式工作,在時間周期中的第一蘇醒時隙和第二蘇醒時隙節點蘇醒,在所述時間周期的其它時隙中保持休眠;
第一節點和第二節點在其中一個時間周期內實現第一節點的第一蘇醒時隙與第二節點的第一蘇醒時隙交叉,或第一節點的第一蘇醒時隙與第二節點的第二蘇醒時隙交叉,所述第一節點與第二節點在蘇醒時隙交叉期間實現節點發現,其中所述第一節點是指傳感網中的其中一個節點,第二節點是指傳感網中的另一個節點。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鄰居節點發現系統,所述鄰居節點發現系統為傳感網,所述傳感網包括多個節點;
每個所述節點按照預設時間周期規定的模式工作,在時間周期中的第一蘇醒時隙和第二蘇醒時隙節點蘇醒,在所述時間周期的其它時隙中保持休眠,所述時間周期包括一個或多個子周期,所述子周期中包括第一蘇醒時隙、多個第二蘇醒時隙和休眠時隙,所述第一蘇醒時隙和第二蘇醒時隙的長度不同,所述第一蘇醒時隙分布在所述子周期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二蘇醒時隙分布在所述子周期的前半周期,所述第一蘇醒時隙的長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蘇醒時隙的長度與半周期內的任意兩個相鄰的第二蘇醒時隙之間的休眠時隙長度之和;
第一節點和第二節點在其中一個時間周期內實現第一節點的第一蘇醒時隙與第二節點的第一蘇醒時隙交叉,或第一節點的第一蘇醒時隙與第二節點的第二蘇醒時隙交叉,所述第一節點與第二節點在蘇醒時隙交叉期間實現節點發現,其中所述第一節點是指傳感網中的其中一個節點,第二節點是指傳感網中的另一個節點。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的鄰居節點發現方法及系統,通過設置節點的工作周期,以使傳感網中的兩個節點在一周期內能實現蘇醒時隙的交叉,以為鄰居節點的發現提供條件。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7234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