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鐵全封閉站臺門地下車站站臺火災通風排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71263.1 | 申請日: | 2017-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4990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史聰靈;李建;呂敬民;胥旋;石杰紅;何理;車洪磊;伍彬彬;趙晨;侯正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F1/00 | 分類號: | E21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瑩;李相雨 |
| 地址: | 100012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鐵 封閉 站臺 地下 車站 火災 通風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火災通風排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地鐵全封閉站臺門地下車站站臺火災通風排煙方法。該方法包括:從上行側隧道和下行側隧道中擇一作為輔助排煙隧道,在站臺門上方設置一排排煙閥,開啟輔助排煙隧道側的排煙閥進行排煙,開啟上行側區間隧道風機和下行側區間隧道風機進行排煙,開啟車站隧道排熱風機進行排煙,開啟車站大系統風機進行排煙。本發明所述的地鐵全封閉站臺門地下車站站臺火災通風排煙方法,能夠將火災期間產生的煙氣及時排除,有效提高了排煙效率,并且保障了人員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火災通風排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地鐵全封閉站臺門地下車站站臺火災通風排煙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地鐵設計中,典型全封閉站臺門系統的地下車站,一般設置四臺區間隧道風機,每端兩臺,互為備用,分別用于上行和下行隧道通風排煙。設置兩臺軌頂軌底排熱風機,每端一臺。設置兩臺公共區排煙風機,每端一臺。車站站臺發生火災后,一些設計方案中設定僅僅開啟車站公共區排煙風機排煙,一些設計方案中設定開啟車站兩端各一臺區間隧道風機輔助排煙,還有一些設計方案設定開啟車站兩端的排熱風機輔助排煙。這些設計方案存在的問題是,都未能充分利用風機風量,比如未能同時開啟所有區間隧道風機,未能合理分配軌底和軌頂排煙口的風量,以使排煙量最大進而獲得最佳排煙效果。
同時,為了使隧道排煙系統盡可能達到更高排煙效率,目前全封閉站臺門的地下車站的站臺火災模式設計中,一般設計開啟一定數量站臺門,比如開啟兩側所有站臺門活動門、開啟一側所有站臺門活動門、開啟首尾各兩扇站臺門活動門、開啟端門等。考慮到火災發生后,站臺上可能存在大量人群未能疏散,開啟站臺門可能造成人員墜落到軌行區造成二次傷害。另外,無論是站臺門活動門還是端門,高度較低,通常為兩米左右,只有當站臺煙氣層高度降低到活動門或端門高度時,煙氣才能通過活動門或端門排除,這導致隧道通風排煙系統輔助排煙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地鐵全封閉站臺門地下車站站臺火災通風排煙方法,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未能充分利用風機風量,排煙效果不佳,隧道通風排煙系統輔助排煙效率較低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地鐵全封閉站臺門地下車站站臺火災通風排煙方法,同時控制隧道通風排煙系統、站廳站臺通風排煙系統和站臺門通風排煙系統進行火災通風排煙,其中所述隧道通風排煙系統包括區間隧道通風排煙系統和車站隧道通風排煙系統,所述站廳站臺通風排煙系統包括站廳層通風排煙系統和站臺層通風排煙系統,所述站臺門通風排煙系統包括上行側站臺門通風排煙系統和下行側站臺門通風排煙系統;
該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從上行側隧道和下行側隧道中擇一作為輔助排煙隧道;
當選擇所述上行側隧道作為輔助排煙隧道時,關閉上行側站臺門和下行側站臺門,開啟設置在所述上行側站臺門上方的上行側排煙閥,通過所述站臺門通風排煙系統對所述輔助排煙隧道進行排煙;
分別開啟上行側區間隧道風機和下行側區間隧道風機,通過調節排煙管道風閥的啟閉,使所述上行側區間隧道風機和下行側區間隧道風機同時對所述輔助排煙隧道進行排煙;
開啟車站隧道排熱風機,開啟上行側軌頂風閥,分別關閉下行側軌頂風閥、上行側軌底風閥和下行側軌底風閥,通過所述車站隧道通風排煙系統對所述輔助排煙隧道進行排煙;
開啟車站大系統風機,開啟站臺層排煙管道風閥,關閉站廳層排煙管道風閥,通過所述站廳站臺通風排煙系統對站臺公共區進行排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7126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精度盲文識別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高填充性MPP復合材料的制備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