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化立體停車庫系統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70606.2 | 申請日: | 2017-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3773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2 |
| 發明(設計)人: | 郝新浦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德坤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8 | 分類號: | G05B19/418;E04H6/42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專利事務所 32205 | 代理人: | 楊曉亭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化 立體 車庫 系統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化立體停車庫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智能立體停車庫、智能車輛托載運輸車和中心機房;本自動化立體停車庫系統的控制方法采用接力傳遞的方式進行車輛的入庫和出庫,配合智能車輛托載運輸車可以實現完全數字化車輛入倉和出倉,避免交換托盤式結構的弊端;通過控制提升托盤和運輸轉載小車的協同作業可以實現最大限度提高空間利用率;車位架裝置的庫位內部不設有動力機構,結構簡單、維護方便;泊車時不用駕駛車輛進入車位架裝置,不僅節省時間、而且對駕駛能力要求較低;本自動化立體停車庫系統的控制方法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在分層設置的車位架裝置不設置動力機構的前提下實現車輛的入庫和出庫,同時能夠實現充分利用空間,特別適用于智能泊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立體停車庫系統的控制方法,具體是一種可自動化存取的立體停車庫系統,屬于立體停車庫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轎車保有量直線上升,轎車進入家庭已成為必然趨勢,目前我國的停車場大都是自走式,遠不能滿足汽車的增長對車位的要求,于是停車難的問題逐漸成為各個城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用來最大量存取儲放車輛的機械或機械設備系統稱為立體停車庫。立體停車庫具有節省占地面積、節省大量投資、出入庫管理方便、避免車輛的丟失和損壞、配置靈活等特點,是停車庫中最為先進的形式,這種形式的車庫容量大,大型的容量可達1000~3000個車位,是各大城市解決停車難的最佳選擇。
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特種設備目錄》中將立體車庫分為九大類,升降橫移類、平面移動類、巷道堆垛類、垂直升降類這四種類型的立體停車庫是目前國內最典型、市場上最多采用、市場占有率最高、最適合大型化發展的立體停車庫。
其中垂直升降類立體停車庫是通過提升系統升降、并通過搬運器實現橫移將汽車停放在井道兩側的停車設備,其占地少、容車量大(高層設計最高能夠達到平均一輛車僅占一平方米的空間),垂直升降類立體停車庫結構形式通常包括電梯式和圓柱型,由于圓柱型垂直升降類立體停車庫一般是以升降臺回轉或其中小車回轉的輻射狀分布結構,因此占用空間較大,而且現有的垂直升降類立體停車庫不論是電梯式或圓柱型結構,均是先將車輛停靠在指定地點的升降機內的停車板上后再升降、然后將載有車輛的停車板整體平移進入車位的方式,這種傳統的垂直升降類立體停車庫通常需要事先調配空載的停車板,即在泊車時,通常需等待智能控制系統調配空載的停車板并通過輸送系統輸送至停車位置后才能夠進行泊車,若車庫內已有車輛較多、或空載的停車板距離停車位置較遠,則需等待時間較長;在取車時,同樣需要等待智能控制系統調配載有該車輛的停車板并通過輸送系統輸送至取車位置后才能夠進行取車;另外,這種傳統的垂直升降類立體停車庫的各個車位倉內部通常具有動力機構,為提高效率而通常自動泊車過程中采用互換停車板的方式將空車位倉內的停車板置換出以進行停車板的調運,通常車位倉內部設有各種電控的托舉機構、行程開關、限位機構等以配合實現自動互換停車板,此具有動力的車位倉使整體機構設置較復雜,不僅故障率較高,而且維護較困難。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自動化立體停車庫系統的控制方法,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在分層設置的庫位架不設置動力機構的前提下實現車輛的入庫和出庫,同時能夠實現充分利用空間,特別適用于智能泊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自動化立體停車庫系統的控制方法使用的自動化立體停車庫系統包括智能立體停車庫、智能車輛托載運輸車和中心機房;
所述的智能立體停車庫包括車輛提升轉載裝置、車輛進出庫位轉載裝置和車位架裝置;
車位架裝置是多層庫位架結構,多層庫位架結構在左右方向的中部設有前后方向貫穿多層庫位架結構的運輸轉載小車通道,運輸轉載小車通道將多層庫位架結構分為左右兩部分,每層庫位料架結構的運輸轉載小車通道上均設有沿前后方向設置的運輸轉載小車導軌,每層庫位料架結構在前后方向上均設有多個隔段,每個隔段為一個車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德坤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徐州德坤電氣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7060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