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IP地址的檢測方法、檢測裝置和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70037.1 | 申請日: | 2017-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1294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奇藝世紀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馬敬;項京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ip 地址 檢測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IP地址的檢測方法、檢測裝置和電子設備。網絡設備通過獲取目標用戶設備,該目標用戶設備通過待檢測IP地址與網絡設備通信;網絡設備獲取第一用戶設備的總數量,第一用戶設備為當前或者網絡設備的歷史記錄中,均通過待檢測IP地址和正常IP地址與網絡設備通信的設備。當總數量不小于預設數量閾值時,網絡設備確定待檢測IP地址為正常IP地址。該方法可以利用已有可信的正常IP地址,對待檢測的IP地址進行分析,確定該待檢測IP地址是正常IP地址,從而防止正常IP地址被誤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數據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網絡之間互連的協議 (InternetProtocol,簡稱IP)地址的檢測方法、檢測裝置和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在大數據的安全領域中,IP地址維度一直是一個難以準確評估的維度,即從IP地址的角度評估一個IP地址是否為安全的IP地址是不容易的。目前傳統的評估IP地址的做法主要是對單獨的一個IP地址孤立的進行檢測。
然而,發明人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如下問題:
傳統的IP地址檢測方法是針對單獨的一個IP地址,通過統計用戶設備使用該IP地址發送的業務請求,分析該IP地址發送的業務請求是否發生過某些不正常行為,該不正常行為(或稱惡意行為)可以是:是否發生過盜取用戶賬號的行為、是否發送過垃圾郵件的行為,或是否散播過病毒的行為等。也就是說,傳統的IP地址檢測方法擁有的更多的是異常行為信息,而缺少正常行為信息,以一天的檢測時間為例,第三方公司在檢測一個用戶設備使用的IP1地址的過程中,檢測到該IP1地址在早上8點時發送了一封垃圾郵件,此時會認定該IP1地址為惡意IP地址,從而將該IP1地址被封殺。但是該IP1地址在一天中的其他時間(除8點外的時間)發送的都是正常郵件,可見該IP1地址的正常行為占有的比例很高,在很大概率上是無威脅的正常IP地址,從而導致該IP1地址被誤殺。其次,若該IP地址發送的業務請求量較少,則無法準確分析出用戶設備使用該IP地址發生的行為特征,該行為特征包括不正常行為和正常行為。
可見,傳統的IP地址檢測方法檢測出的結果可能并不準確,容易造成正常的IP地址被誤殺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IP地址的檢測方法、檢測裝置和電子設備,以實現利用已有可信的正常IP地址,對待檢測的IP地址進行分析,確定該待檢測IP地址是正常IP地址,從而防止正常IP地址被誤殺。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IP地址的檢測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獲取目標用戶設備,目標用戶設備通過待檢測IP地址與網絡設備通信;網絡設備獲取第一用戶設備的總數量,第一用戶設備為當前或者網絡設備的歷史記錄中,均通過待檢測IP地址和正常IP地址與網絡設備通信的設備;當總數量不小于預設數量閾值時,網絡設備確定待檢測IP地址為正常IP地址。該方法實現利用已有可信的正常IP地址,對待檢測的IP地址進行分析,確定該待檢測IP地址是正常IP地址,從而防止正常IP地址被誤殺。
在一個可選的示例中,網絡設備獲取目標用戶設備,包括:網絡設備獲取第二用戶設備發送的業務請求;之后獲取業務請求中攜帶的第二用戶設備使用的IP地址;當獲取的IP地址未被檢測過時,網絡設備將獲取的IP地址確定為待檢測IP地址,并將第二設備確定為目標設備。該方式可以實時的獲取用戶設備使用的未檢測的待檢測IP地址。
在一個可選的示例中,所述第一用戶設備為當前或者所述網絡設備的歷史記錄中,均先使用正常IP地址且后使用待檢測IP地址的用戶設備的設備數量。該方式可以確定正常IP地址與待檢測IP地址的關聯信息,從而利用正常IP地址來分析待檢測IP地址是否正常。
在一個可選的示例中,網絡設備確定待檢測IP地址為正常IP地址之后,將檢測過的正常IP地址存儲在正常IP地址庫中。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檢測裝置,該檢測裝置可以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奇藝世紀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奇藝世紀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700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