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丙烷脫氫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以及丙烷脫氫制丙烯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68975.8 | 申請日: | 2017-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460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1 |
| 發明(設計)人: | 亢宇;劉紅梅;張明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9/03 | 分類號: | B01J29/03;B01J35/02;B01J35/08;B01J35/10;B01J37/02;C07C5/333;C07C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丙烷 脫氫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以及 丙烯 | ||
本發明涉及催化劑領域,公開了一種丙烷脫氫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以及丙烷脫氫制丙烯的方法。所述丙烷脫氫催化劑包括載體以及負載在所述載體上的Pt組分、Sn組分和Na組分,其中,所述載體為三孔球形海泡石介孔分子篩硅膠復合材料,所述三孔球形海泡石介孔分子篩硅膠復合材料含有海泡石、具有二維六方孔道結構的介孔分子篩材料和硅膠,所述三孔球形海泡石介孔分子篩硅膠復合材料的平均粒徑為10?60μm,比表面積為100?300m2/g,孔體積為0.7?1.3mL/g,孔徑呈三峰分布,且所述三峰對應的第一最可幾孔徑、第二最可幾孔徑和第三最可幾孔徑分別為1?5nm、5?15nm和10?40nm。該丙烷脫氫催化劑用于丙烷脫氫制丙烯反應時表現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催化劑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丙烷脫氫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以及丙烷脫氫制丙烯的方法。
背景技術
海泡石屬斜方晶系或單斜方晶系;顏色多變,一般呈淡白或灰白色;具絲絹光澤,有時呈蠟狀光澤;條痕呈白色,不透明,觸感光滑且粘舌;莫氏硬度在2-2.5之間;體質輕,密度為1-2.2g/cm3;收縮率低,可塑性好,能溶于鹽酸。海泡石的化學成分為硅(Si)和鎂(Mg);其標準晶體化學式為Mg8(H2O)4[Si6O16]2(OH)4·8H2O,其中SiO2含量一般在54~60%之間,MgO含量多在21~25%范圍內。海泡石具有極強的吸附、脫色和分散等性能,亦有極高的熱穩定性,耐高溫性可達1500-1700℃,造型性、絕緣性、抗鹽度都非常好。
丙烯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產聚丙烯、丙烯腈、丙酮、環氧丙烷、丙烯酸和丁辛醇等。丙烯的供應一半來自煉廠副產,另有約45%來自蒸汽裂解,少量其它替代技術。近年來,丙烯的需求量逐年增長,傳統的丙烯生產已不能滿足化工行業對丙烯的需求,因此增產丙烯成為研究的一大熱點。其中,丙烷脫氫制丙烯是丙烯增產的一個主要技術。10多年來,丙烷脫氫制丙烯已經成為工業化丙烯生產的重要工藝過程。丙烷脫氫的主要催化劑有ABB Lummus公司CYLofin工藝中的氧化鉻/氧化鋁催化劑和UOP公司Oleflex工藝中的鉑錫/氧化鋁催化劑。鉻系催化劑對原料雜質的要求比較低,與貴金屬相比,價格偏低;但此類催化劑容易積碳失活,每隔15-30分鐘就要再生一次,而且由于催化劑中的鉻是重金屬,環境污染嚴重。鉑錫催化劑活性高,選擇性好,反應周期能夠達到幾天,可以承受較為苛刻的工藝條件,并且對環境更加友好;但是由于貴金屬鉑價格昂貴,導致催化劑成本較高。丙烷脫氫制丙烯工藝實現工業化生產已經超過二十年,對脫氫催化劑的研究也很多,但當前催化劑還是存在著丙烷轉化率不高及易于失活等缺陷,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因此,開發性能優良的丙烷脫氫催化劑具有現實意義。為了改善丙烷脫氫催化劑的反應性能,研究人員做了很多工作。比如:采用分子篩類載體替代傳統的γ-Al2O3載體,效果較好的包括MFI型微孔分子篩(CN104307555A,CN101066532A,CN101380587A,CN101513613A)、介孔MCM-41分子篩(CN102389831A)和介孔SBA-15分子篩(CN101972664A,CN101972664B)等。然而目前常用的介孔材料孔徑較小(平均孔徑6~9nm),如果進行大分子催化反應,大分子較難進入孔道,以至于影響催化效果。因此,選擇一種優良載體是丙烷脫氫領域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現有技術中的丙烷脫氫催化劑通常以Pt為主要金屬活性組分,以γ-Al2O3為載體,該催化劑具有活性組分分散差、催化活性及穩定性較差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介孔結構不穩定,進一步導致丙烷轉化率和丙烯選擇性不高且易于失活等缺陷的缺陷,提供一種丙烷脫氫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以及丙烷脫氫制丙烯的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6897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