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移動終端寬帶MIMO雙天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65472.5 | 申請日: | 2017-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633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鄧長江;呂昕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Q1/38 | 分類號: | 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1/52;H01Q5/28;H01Q5/307;H01Q9/40;H01Q1/2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濤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 終端 寬帶 mimo 天線 | ||
一種移動終端寬帶MIMO雙天線,包括介質板、位于介質板一面的金屬地部分、以及位于介質板另一面的平面單極子部分和信號饋入部分;金屬地部分包括主地板,第一寄生地分支,第二寄生地分支;平面單極子部分包括天線單元一,天線單元二;單元一和單元二放置于主地板長邊的兩端;每個單元包括兩個長度不相等的分支;該天線為平面結構,可在較小尺寸內覆蓋多個移動通信頻段;具有低剖面、寬頻帶、高隔離、尺寸小的優點,適用于以手機為代表的各種小型移動終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天線技術領域,涉及移動終端天線,特別涉及一種移動終端寬帶MIMO雙天線。
背景技術
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方式。手機作為移動終端的常見形式,目前已成為全球最為普及的電子產品之一。為了滿足高速上網、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多種綜合業務,手機的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這主要體現在無線數據傳輸速率上。根據香農公式,提高數據傳輸速率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增加帶寬,另一種是增加天線數量。移動通信的帶寬越來越寬,4G標準中可用來傳輸數據的頻段包括DCS(1710-1880MHz)、PCS(1850-1990MHz)、UMTS(1920-2170MHz)、LTE2300(2300-2400MHz)、LTE2500(2500-2690MHz),這要求移動終端天線能夠覆蓋1710-2690MHz的頻帶。此外,在移動終端集成多個天線以實現MIMO通信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前的研究熱點是雙天線設計。在不增加帶寬的情況下,雙天線能將單天線的傳輸速率提高2倍。為了保證兩個天線獨立工作,天線端口的高隔離是雙天線設計的關鍵。
在雙天線設計中,主流的解耦技術有:引入寄生單元,在地板上刻槽、在地板上引入隔離枝節、引入中和線、利用集總元件搭建解耦網絡。這些解耦技術均能在一定頻段范圍內實現雙天線的隔離。然而,這些技術也有一定的局限。第一是解耦帶寬窄。由于這些技術是通過引入新的耦合來抵消已存在的耦合,而引入的耦合往往與工作頻率有關,難以做到寬帶范圍內解耦。第二是需要額外占用天線體積。為了引入新的耦合,這些技術需要在兩個天線單元之間增加新的結構,這使得天線的整體尺寸變大、結構變復雜??紤]到移動終端的體積嚴格受限,采用這些技術的成本較高。因此,在移動終端內集成兩個小尺寸、高隔離、寬頻帶的MIMO雙天線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寬帶MIMO雙天線,通過選擇合適的天線形式以及合理放置雙天線的位置,本發明無需引入新的耦合即可實現寬帶范圍內的高隔離。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移動終端寬帶MIMO雙天線,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線單元一1、天線單元二2、金屬地3、信號饋入口一4、信號饋入口二5,其中:
所述金屬地3印刷于介質板的一面、天線單元一1、天線單元二2、信號饋入口一4、信號饋入口二5印刷于介質板的另一面;
所述天線單元一1、天線單元二2均為單極子結構,分別位于金屬地3的兩個角部,關于金屬地3長邊的中心線對稱,或者關于金屬地3的中心對稱;
所述天線單元一1與信號饋入口一4相連,天線單元二2與信號饋入口二5相連。
所述天線單元一1、天線單元二2的形狀和尺寸完全一致,均為由一條豎直邊和兩條橫邊組成的F形,其中,上部的橫邊為第一分支1a,下部的橫邊為第二分支1b,第一分支1a的長度大于第二分支1b的長度;
所述金屬地3包括主地板3c、第一寄生地分支3a、第二寄生地分支3b,主地板3c為T形結構,在一個大矩形的兩個角部有兩個小矩形缺口,第一寄生地分支3a在一個小矩形缺口處與主地板3c連接,第二寄生地分支3b在另一個小矩形缺口處與主地板3c連接;
所述天線單元一1與第一寄生地分支3a、天線單元二2與第二寄生地分支3b通過耦合饋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6547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還原劑噴霧和廢氣流引導及導流器
- 下一篇:一種具有控溫功能的腫瘤微波消融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