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待測量頻率確定方法及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64930.3 | 申請日: | 2012-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8700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4 |
| 發明(設計)人: | 陳燕燕;李秉肇;龔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8 | 分類號: | H04W24/08;H04W48/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董建姣;劉芳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測量 頻率 確定 方法 終端 | ||
本申請提供一種待測量頻率確定方法及終端,終端通過接收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信息和所述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優先級信息,進而根據所述頻率信息,確定所述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當所述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大于所述終端支持的所述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時,使得所述終端能夠根據所述頻率優先級信息,從所述異頻測量對象中選擇所述終端支持的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的頻率,作為待測量頻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待測量頻率確定方法及終端。
背景技術
在無線通信系統例如:寬帶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簡稱WCDMA)系統中,終端可以對UMTS FDD系統中的異頻頻率和/或長期演進(LongTerm Evolution,簡稱LTE)系統中的頻率進行測量?,F有技術中,對終端最多可以同時測量包含工作頻率的頻率數目有一定限定,例如:8個頻率。
然而,基站可能會給終端配置大于所述限定的頻率數目的工作頻率與異頻頻率和/或異系統頻率之和,現有技術中沒有給出終端選擇哪些頻率進行測量,導致了終端的頻率測量能力的降低。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多個方面提供一種待測量頻率確定方法及終端,用以提高終端的頻率測量能力。
本申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待測量頻率確定方法,包括:終端接收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信息和所述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優先級信息;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頻率信息,確定所述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當所述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大于所述終端支持的所述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時,所述終端根據所述頻率優先級信息,從所述異頻測量對象中選擇所述終端支持的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的頻率,作為待測量頻率。
本申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終端,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信息和所述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優先級信息;確定處理器,用于根據所述頻率信息,確定所述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選擇處理器,用于當所述確定處理器確定的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大于所述終端支持的所述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時,根據所述頻率優先級信息,從所述異頻測量對象中選擇所述終端支持的異頻測量對象的頻率數量的頻率,作為待測量頻率。
本申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有計算機執行指令,當執行所述計算機執行指令時,執行上述一方面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本申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芯片系統,所述芯片系統包括處理器,用于執行上述一方面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上述方案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基站給終端配置大于終端支持的工作頻率與異頻頻率和/或異系統頻率之和的問題,從而提高了終端的頻率測量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一實施例提供的待測量頻率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于各種無線通信系統,例如: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簡稱GSM)、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簡稱GPRS)系統、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CDMA)系統、CDMA2000系統、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LTE)系統或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簡稱WiMAX)系統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649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